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12:19
篇目3:《記承天寺夜游》
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ㄌK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①,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②之計。
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茸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③酒,瀹④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蘇軾《超然臺記》有刪改)
【注】①比:連續,連。登:莊稼成熟。②茍完:大致完備。③秫(shú):黏黃米,可釀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9.解釋加點的詞語。
(1)念無與為樂者(2)相與步于中庭
(3)獄訟充斥(4)予弟子由適在濟南
10.翻譯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11.請談談對【甲】文中“閑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答案】9.(1)念:考慮,想到;
(2)相與:共同,一起;
。3)獄:訴訟事件(案件);
。4)適:恰好,正好。10.(1)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2)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11.(1)閑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清閑無比;夜游賞月,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為他游玩之地取名為“超然臺”;另一方面指蘇軾被調任之后,還能修整花園,打掃庭院,與朋友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是因為他有著樂觀豁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解析】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考慮到。
。2)句意: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相與,共同,一起。
。3)句意:案件也多不勝數。獄,訴訟事件(案件)。
。4)句意: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適,恰好,正好。
10.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
(2)因,靠著,就是;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1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甲文“閑人”一詞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蘊含著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閑人(貶謫之人)”,先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表現了作者曠達的心胸。
由乙文“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可知,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為蘇軾游玩之地取名“超然臺”。由“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蘇軾在被調任的地方,與朋友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一起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體現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點睛】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乙】我從杭州調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