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11:05
篇目4:《雖有嘉肴》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禮記?學記》)
【乙】孟嘗君請學于閔子;使車往迎閔子。閔子曰:“禮有來學,而無往教。致師而學,不能學;往教,則不能化君也。君所謂不能學者也,臣所謂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嘗君曰:“敬聞命矣。”
凡學之道,嚴①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故太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②,尊師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師之謂也。
(節選自《韓詩外傳》,有刪改)
【注釋】①嚴:尊敬。②北面:指面向北行臣子之禮。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教然后知困困于心扶危濟困
B.然后能自反也窺谷忘反出爾反爾
C.不知其善也擇其善者而從之獨善其身
D.雖有至道水至清則無魚至仁無親
16.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故曰:教學相長也。
17.【甲】文以“嘉肴”開頭,有什么作用?
18.結合【甲】【乙】兩文談談“教學相長”給你怎樣的啟示。
【答案】15.D16.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17.運用類比論證的方法,以“嘉肴”喻“至道”,從吃飯引申到學習,再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進而論證中心論點,使得文章通俗易懂,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8.示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相互促進,同時師生之間應該相互體諒,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共同成長、相互促進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意思對即可)
【解析】1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困惑,理解不清/困惑/困苦的人;
B.反省/同“返”/同“返”;
C.好的方面/好的,優點/好,維護;
D.都解釋為:達到極點;
故選D。
16.本題考查翻譯語句。注意重點字詞:
故:所以。教學相長:教與學互相推動、互相促進。
17.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文章開頭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題,先要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本;然后細讀開頭句,理解其含義;最后結合其下文所述來分析揣摩其作用。開頭一句運用了設喻類比的寫法,從“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的道理。也為引出下文教與學關系的論述作鋪墊。這樣層層深入,易于理解接受。
18.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與感悟。甲文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乙文強調“尊師尚道”。啟示:學習才能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懂得努力;教別人才能明白知識上的欠缺。所以我們既要自己努力學習,也要不斷嘗試把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別人聽,在教學相長中不斷提高自己。
【點睛】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里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孟嘗君向閔子求學;派車前往迎接閔子。閔子說:“按照禮節有來求學的,而沒有前往教學的。招來老師學習,不能學習;前往教學,就不能教化學習的人。這就是您所說的不能學習的人,我所說的不能教化的人。”于是孟嘗君說:“恭敬地聽從(您的)吩咐。”
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老師最為困難(很難做到)。尊敬老師然后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在太學的禮儀中,(作老師的人)雖然接受國君的召見,也不必面向北行臣子之禮,(這是為了表示)尊敬老師崇尚真理。所以不說卻有威信,不發怒卻有威嚴,這就是所說的老師。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