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09:05
篇目3:《湖心亭看雪》
一、文學常識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體并無定制,尺牘、日記、游記、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點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長;二是結構松散隨意;三是文筆輕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產物,它的核心為“性靈”,與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統”恰好相對,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二、課文內容概說
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三、重點詞語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霧松沆碭: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對: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小聲地不斷念叨
四、重點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這一天晚上初更時,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五、名句集錦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六、文章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