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7-31 17:39:23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們一家人驅車前往洛陽的龍門石窟,去探尋那千年之前的石刻藝術瑰寶。
車行至龍門山下,遠遠望去,山體被密密麻麻的洞窟點綴,仿佛是歷史的痕跡在這片大地上留下的烙印。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沿著山路攀登。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潛溪寺。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的第一個大窟,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腴,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的觀世音、大勢至菩薩軀體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
我們一路前行,不時駐足欣賞那些栩栩如生的石刻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有其獨特的風采,或莊重,或慈祥,或威嚴。這些佛像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
穿過一個個洞窟,我們來到了萬佛洞。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每個小佛只有四厘米高。這些佛像雖小,但雕刻得極為精細,每一尊都栩栩如生,讓人不禁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嘆為觀止。
最令我難忘的是盧舍那大佛。這尊佛像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開始雕刻,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盧舍那大佛的譯意是“光明遍照”,與武則天的名字“曌”相印證,表達了光照乾坤之義。
游覽完龍門石窟,我深深被古代工匠們的智慧和才華所折服。這些石刻佛像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它們訴說著千年的滄桑歲月,也讓我們更加珍視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