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6-16 10:11:18
各大意義匯總
1. 學會用火: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
2. 北京人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3. 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4. 分封: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5.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 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6.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7. 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 遠的影響。
8.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國家。
9. 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10. 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 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11. 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12. 絲綢之路: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是古代 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3. 赤壁之戰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三 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4.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 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15. 這一系列措施,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 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 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 國力強盛的王朝。
16. 大運河的 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17. 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18. 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19. 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 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21. 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 局面的延續
22.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統一 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23.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 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 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24.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 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 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25.宣政院: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
26.指南針:后來又傳 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7. 中國發明的火 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 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28.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 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 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 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29.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 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30. 《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 17 世紀的工藝百 科全書”。
31. 《農政全書》全面總 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 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32.1689 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 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 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33.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產 品品種和產量的增加,也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 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34.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 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35.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推行了近兩百年,面對西 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 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36.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 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 略的堅強意志。
37.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 史的開端。
38.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進一步加深。
39.《天朝田畝 制度》雖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但 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 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40.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 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 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 壯烈的一章。
41.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 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 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 走上富強的道路。
42.《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 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3.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44.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 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45.“扶清滅洋”鮮明地表達 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6.《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 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 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47.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 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 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48.“黃花崗 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 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 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 的斗志。
49.辛亥 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 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 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 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 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 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 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 流的閘門。
50. 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 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 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51.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 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難有實際的約束效力。
52.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 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 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 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3.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思想啟蒙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 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5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 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 貌就煥然一新了。
55.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單槍 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56.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57. 1928 年底,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告,宣布“服從 國民政府,改易旗幟”。至此,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 全國。
58.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 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 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59.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 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
60. 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 軍的原則。
61.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 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 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 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2.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 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 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 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 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 革命的新局面。
63.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 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64.“一二·九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 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 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 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65.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 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 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 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66.七七事變標志 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67. 淞滬會戰持續 3 個月,打破了日本 3 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68.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 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 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69.武 漢會戰歷時 4 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 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70. 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 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 可戰勝”的神話。
71. 百團 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 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 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7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 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它促 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 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 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 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73.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 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 因素,中國共產黨是領導 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74. 重慶談 判與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中國 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 線曙光。
75.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 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 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 的人力、物力保障。
76. 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 隊 150 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 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 在全國的勝利。
7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 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78.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 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 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 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 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 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 主義的力量。
79. 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 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 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 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80.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 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 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 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81. 第一 個五年計劃使我 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 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 化邁進。
8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 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的憲法。
8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 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 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84.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 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 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 社會變革。
85.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 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86.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 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 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次會議實際上 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 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 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87.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 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 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88.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 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 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89.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 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 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 的作用。
90. 加入世界貿易組 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 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 拓了新空間。
91. “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1
9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 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 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 基本準則。
93.周恩來提出“求同存 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 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 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94.加入聯合國: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 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95.“兩彈一星”的成功極大地 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 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 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C闂傚倷鐒﹁ぐ鍐矓鐎垫瓕濮抽柨鐕傛嫹闂備胶鎳撻悺銊╁礉濞嗘挸绀傞柨鐕傛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嬫寧鎹i柣鎿勬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灝顒㈢悮锟�
H闂備礁鎼ˇ浠嬪储閼测晝鐜婚柨鐕傛嫹闂備礁鎲¢懝楣冩偋閹版澘纾婚柨鐕傛嫹
N闂備礁鎲¢〃鍡涘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闂佽閰i埀顒佺〒閸斿秹鎮樿箛銉﹀
S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閵夆晛绠查柨鐕傛嫹婵犵數鍎戠徊钘夌暦椤掆偓閿曘垽鏁撻敓锟�闂備浇澹堥褏鎹㈤幇顔剧幓闁跨噦鎷�婵犵數鍋涢懟顖炴偋閹炬緞锝夋晸閿燂拷闂備焦妞块崢濂稿疮閸ф鏁婄€广儱妫欓崕鐔兼煥閻曞倹瀚�
T濠电姰鍨归悘鍫ュ疾濠婂懏鍠嗛柨鐕傛嫹濠电姰鍨介·鍌涚濠婂懏鏆滈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