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03 19:21:15
難點攻堅
情感不是憑空而來,豐富的情感來自生活,來自積累。生活是情感的源泉,情感的基礎。溫暖、感動這一類生活中最純凈的情感更是如此。同學們只有熱愛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對社會浪潮中涌現出的新人新事有感受、有體驗,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熱點時事中,這樣的素材非常多,比如每年“感動中國”系列人物,就經常被同學們寫入作文中。可這一類主題“宏大”的時事熱點,由于離初中生的生活學習相對較遠,大家感受不深刻,很多同學只能置身事外地空發議論,無病呻吟,甚至只是簡單機械地將報紙、電視上報道的內容“照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缺乏真情實感,難以打動讀者。為自己的作文引入時代的“活水”,同學們要學會以個人獨特的、具體的角度切入熱點時事,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寫“身邊的感動”,你必須記敘“身邊”讓你感動的人和事,這時不妨以小見大,在時代大背景下,運用平時積累的、具有生活氣息的、感動溫暖人心的鮮活素材,來歌頌人間的真情真愛。
新聞媒體上,常有小人物帶給我們大感動,從“最美女孩”余書華嘴對嘴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到“最美媽媽”吳菊萍勇敢地伸出雙手接住墜樓的女童,再到“撐傘仙女”在瓢潑大雨中為殘疾乞丐打傘,“板凳媽媽”許月華37年帶大138個孤兒……不少同學曾將這些感人事跡寫入作文,但總是就事說事,缺乏深刻的思考,顯得十分膚淺。我們不妨好好想一下,在這些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震撼著我們,讓我們心生溫暖,眼含淚水?他們平凡而真實,樸素而高貴,善良而堅強。他們大多生活在普通的環境里,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常生活中,既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讓我們看到了人間大義,感受到了社會正氣。正是因為他們,讓我們相信人間還有真情在,不論老幼,不論貧富,只要伸出雙手,你一樣可以感動社會。“千古文章意為高。”作文不僅要再現生活,還要能夠透過事件的表面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獨到的認識和感受,并在作文的開頭、結尾以及中間部分,用精練而富有哲理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進而突出主旨。
拓展演練
1.我們之所以會和很多美好的事物擦肩而過,不是因為無緣,而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少了兩個字——感動。從何時起,我們的腳步變得匆匆忙忙,我們的心變得麻木遲鈍,我們不再用心收藏起身邊一絲一毫的感動。總有人抱怨這世上可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我們停下匆忙的步履,關注一下身邊的事物,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就會發現,其實感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請以“關注”為中心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追憶美好時光,抒發真摯情懷。
構思導寫:有關注才能有感動,生活中感動太少,是因為我們的心變得麻木遲鈍,對一切事物都漠不關心。寫作時,同學們應打開心扉,關注身邊的一切美好事物,你會發現,一席溫暖的鼓勵、一次跌倒時的攙扶、一抹粲然的笑、一朵綻放的花、一句啟人深思的話、一個意蘊豐富的詞,都會觸動心房,芬芳出滿懷的感動。
2.題目:這一刻,我的心好溫暖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構思導寫:文題“這一刻,我的心好溫暖”,限制成分較多,對同學們的審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這一刻”,是時間上的限制,“這一刻”強調的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作文中你可以寫一天甚至更長時間里發生的事,但結尾必須落腳在“這一刻”上,之前的內容都是為“這一刻”的心情和感悟服務的。其次,文題中的“我”,要求同學們寫作時必須采用第一人稱的形式。再次,“溫暖”,是全文的感情基調,作文中不是不可以有其他的情感,苦悶、沮喪、憂郁等都可以出現,但所占篇幅不能過大,且最后還是要回到“溫暖”上來。以上三點,忽略任意一點,都會導致作文偏離題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