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溪。讓我把為你而憂
2024-03-19
001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
2024-03-19
十七、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于 了 、 啊 。 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 了 。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語氣詞,
2024-02-22
十六、乃 1.副詞 (1)可譯為 竟然 。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 于是 、 才 、 就 。 例: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岳陽樓記》) 2.判斷詞,可譯為 是 、 就是 。 當立者乃
2024-02-22
十五、且 1. 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可譯為 將 , 將要 、 將近 。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可譯為 姑且 、 暫且 。 例:存著且偷生,死者
2024-02-22
十四、因 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 于是 、 就 。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 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 由于 、 憑借 、 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
2024-02-22
十三: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 就 。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 如果 , 那么 。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
2024-02-22
十二、以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 憑、靠 。例:乃入見。問: 何以戰? (《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 用、拿、把、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 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 以
2024-02-22
十一、然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 這樣 如此 。 如: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 然而 但是 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②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3、助詞 (1)
2024-02-22
十、雖 連詞 雖 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 即使 。 如: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折,可譯為 雖然 如:故余雖愚
2024-02-22
九、焉 1、疑問代詞 相當于 怎么 哪里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語) 2、語氣助詞 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詞 相當于 之 。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 相當于 于何 在哪里
2024-02-22
八、于 1、引進動作 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可靈活地譯為 在 、 向 、 到 、 從 、 跟 、 對 、 給 等。例如: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③舜發
2024-02-22
七、為 1、作介詞時 除表被動外都讀作w i,可譯作 被 、 對 、 給 、 替 、 當 , 為了 、 因為 等。 如:①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山巒為晴雪所洗(w i,被。)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w i 向 對 ) ③為楚造云梯之
2024-02-22
六、其 1、代詞 (1)表示第三人稱,譯作 他 他的 他們 他們的 它 它們 它們的 。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指示代詞,可譯為 那 那個 那些 那里 ;也可表示 其中的 ,后面多為數詞。 ①其人視端容寂,
2024-02-22
五、而 1表順接關系的連詞 1、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 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十則》) 2、承接關系 可譯作 就 接著 ,或不譯。 如:環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 而 就表示承接關系。 3、
2024-02-22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phoneweb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