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11-14 17:13:40
21.酸式鹽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顯堿性。但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
22. 酸溶液一定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顯酸性,而 NaHSO4屬鹽。(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堿溶液一定為堿性溶液,但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顯堿性,而Na2CO3、NaHCO3為鹽。堿溶液就是堿的水溶液,堿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屬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對應的酸是高錳酸,即HMnO4);記住:堿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堿。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見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記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27.所有化學反應并不一定都屬基本反應類型,不屬基本反應的有:
①CO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②酸性氧化物與堿的反應;③有機物的燃燒。
28.凡是單質鐵參加的置換反應(鐵與酸、鹽的反應),反應后鐵一定顯+2價(即生成亞鐵鹽)。
29.凡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加。
凡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判斷反應前后溶液的質量變化,只要看參加反應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小與生成的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大換小增重,小換大減重”
30.凡是同質量同價態的金屬與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產生氫氣的質量就越少。
31.凡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的金屬(如K、Ca、Na),就一定不能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但它們與酸反應是最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
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氣法(無論向上還是向下),都一定要將導氣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32.制備氣體的發生裝置,在裝藥品前一定要檢查氣密性。
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之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33.書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不一定都寫在左邊。如NH3 、CH4
34.5 g某物質放入95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結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 等。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