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上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2-24 17:41:12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5年中考作文素材:深海鑄劍 國士無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月6日20時30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這位為新中國發展鞠躬盡瘁的老人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和功績,將永遠為后人銘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精神世界,來緬懷先生,并積累相關的寫作素材,來為我們的作文注入"新鮮血液",為2025中考滿分作文助力。
人物生平
黃旭華,祖籍廣東揭陽,1926年3月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1949年畢業于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造船系,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2014年1月,當選央視"感動中國"人物。2017年10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1月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獎項。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和"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頒獎詞
【獲獎名片】
誓言無聲
【頒獎詞】
時代到處是驚嘆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推選理由】閻肅: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胡占凡: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黃旭華,以及許許多多像黃旭華這樣的人,是中國知識分子中最優秀的一群。
孫偉:中華民族從沒有像今天一樣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剛強。
人物素材
1.將人生與國家命運綁在一起
黃旭華自小立志繼承父母衣缽做個醫生,可時代洪流將他人生計劃全盤打亂。小學時,七七事變爆發,沿海城市的學校大多被迫停辦了。可日本鬼子轟炸愈發頻繁,每次警報一響,黃旭華和同學都被逃難的人潮挾摟著往城外的山洞跑。年少的黃旭華開始思考:"我不學醫了,我要造飛機、造大炮、造軍艦。中國之所以弱,就是因為國防科技太落后了。"1945年,黃旭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造船系。
1958年,為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潛艇技術的壟斷,中央批準研制導彈核潛艇。可中國無一人了解相關技術。1959年10月1日,赫魯曉夫訪華,中國政府向他提出對中國核潛艇研制提供技術支持。赫魯曉夫傲慢地回應:核潛艇技術復雜,花錢又非常多,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毛主席聽后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著他寬大的手掌,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就在這一年,我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黃旭華被秘密地召集至北京。年輕的黃旭華被任命為核潛艇研制總設計師。
【適用主題】夢想與志向 國家利益
【素材點評】作為新中國的一名科技工作者,黃旭華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國家利益之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在努力中收獲了個人奮斗的成功成就,促進了國防實力的長足發展。
2.用最"土"的辦法解決最尖端的問題
研究核潛艇得去海上,因為機密和危險,必須遠離人煙。黃旭華常年生活在荒島上,條件非常艱苦。比環境更艱難的是核潛艇的研發舉步維艱:所有的人根本就沒見過核潛艇!直到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只兒童核潛艇玩具模型,團隊才總算有了實物參數。通過計算、對比,玩具模型與他們搜集到的媒體資料數據吻合。正是靠著拆解這兩個核潛艇模型,科研隊伍才坐實了資料內容。
由于設備和技術的落后,黃旭華曾經和其他科研人員一道用最"土"的辦法來解決最尖端的技術問題。在進行核潛艇的試潛和定重測試時,他們用"秤"的土辦法。黃旭華要求所有上艇設備都要過秤,安裝中的邊角余料也要一一過秤。幾年的建造過程,天天如此,使核潛艇下水后的數值和設計值幾乎完全吻合!在沒有計算機之前,研制核潛艇的許多關鍵數據,就是從算盤上跳出來的。黃旭華說,為了保證數據準確,常常是兩撥人一起算,結果一致還好,不一致兩邊都要重新算。常常為了一個數據,他們會日夜不停地計算,爭分奪秒。
【適用主題】艱苦奮斗 實干精神
【素材點評】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是核潛艇精神中重要的內涵。從1958年組建團隊,到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短短不到13年的時間,對于科技落后、經驗全無的中國,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新中國第一代科技工作者就是這樣,腳踏實地、拼命苦干的精神是他們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3.深潛300米的驚心動魄
1988年,新型號的潛水艇在研制最后階段--交付海軍使用之前,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深潛試驗,風險很大,任何一條焊縫,一條管道,一個閥門,若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會造成艇廢人亡。試驗之前,艇員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給家里留了遺書。得知這一情況之后,黃旭華第二天就帶了技術骨干跟艇上的人座談:"這樣吧,我跟你們一起下去。"一句話點炸了整個會議室。"總師怎么能下去?"面對群情激動,62歲的黃旭華拿出了科技人員的自信與勇氣。他說:我跟你們一道下去!我是總師,不僅僅要為這條艇負責,更要為艇上170個乘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核潛艇越潛越深,快到300米時,潛艇頂殼承受著巨大的水壓。多處"咔嗒""咔嗒"地響……終于,潛艇在設計要求深處一切完好,深潛試驗成功了。黃旭華鎮定自若,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直至最后勝利。成功后,黃旭華興奮地拿起筆寫了一首短詩: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他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這次深潛試驗,黃旭華的眼底、耳朵和牙齦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滲出了血……
【適用主題】責任與擔當 犧牲精神
【素材點評】在核潛艇深潛試驗中,作為總工程師的黃旭華,毅然決然地和乘試人員一起下潛,其中既有一個科技工作者的自信和勇氣,也有一個領導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有一位核潛艇先驅者的犧牲精神。
4.對國家最大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從1957年到1986年,整整三十年他再也沒回過家。由于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盡孝,黃旭華每逢年節都會給老人寄去十元錢,他只能以此表達孝心。可父親生氣地把黃旭華寄的錢退了回去,姐姐也寫信罵他"越大越不懂事"。面對那張退回來的匯款單,黃旭華心中五味雜陳,欲哭無淚,還不能多解釋。
1986年,當黃旭華回到闊別的家鄉時,已經整整30年,父親兄長已經去世,看著滿頭銀發的母親,黃旭華不禁跪地痛哭流涕。而這次重逢,家人仍不知道他這么多年在干什么。直到1987年,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黃旭華這三個字才終被"解密"!黃旭華把雜志寄給了母親。母親一看,里面所講的黃總設計師就是自己的三兒子。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滿臉淚水,自豪不已。她把子孫們召集過來,鄭重地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得諒解!"自古忠孝不能雙全,黃旭華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適用主題】小我與大我 家國情懷
【素材點評】當家與國、忠與孝產生矛盾時,當小我與大我出現對立時,該如何抉擇?黃旭華用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為了核潛艇我可以犧牲一切"。這種深沉的家國情懷,這種超越了一己之私的大我精神,最能見出一個人的襟懷與格局。
素材速用
示例1:旗幟與引領
黃旭華離去了,可他的精神永遠不會消逝。他的整個人生,是為了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實現復興而持續拼搏奮斗的一生,是對科學事業懷著堅定信念、執著探索、積極創新的一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舍棄個人小家庭、一心投身大家,毫無保留奉獻的一生。他宛如一座明亮的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前行之路;又似一面飄揚的旗幟,引領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
示例2:緬懷與追思
我們緬懷黃旭華,不只是為了寄托對他的沉痛追思,更是為了傳承他的精神品質。處于新時代,我們迎來新的機遇,也遭遇新的挑戰,科技創新的關鍵意義越發顯著。我們應以黃旭華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楷模,心中裝著祖國,服務于人民大眾,把個人理想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要敢于創新,勇于突破,在科技的廣闊天地里持續探尋未知;要看淡名利,默默奉獻,為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身的智慧與力量 。
示例3:隱退與傳承
黃旭華的人生,恰似一曲雄渾的交響樂,退休僅僅是樂章里一段短暫的停頓。于他而言,核潛艇事業早已深深沁入他的血脈,化為其生命中至關重要、無法割舍的部分。即便告別了一線工作崗位,他那滿懷熱忱的報國之心依舊烈火般燃燒,持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與人才培育奉獻著自身的力量 。
命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34歲的黃旭華受命秘密研制核潛艇,此后他如泥牛入海,杏無音訊,而被家人誤認為是不顧家、不贍養父母的不孝兒子。三十年后,他母親看到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文章,里面寫到"黃總設計師",她才知道了兒子的秘密。母親滿眼淚水,自豪不已。黃旭華,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有人問他:"忠孝不能兩全,你怎么理解?"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本次作文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忠孝"的問題。正如黃旭華所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當一個人將對父母的孝順之情同時給于國家時孝,便是忠,均為不可舍棄的大義;家乃千萬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千萬家"的國富強民才會幸福。而有了強有力的武器,國家才能成為人民談"孝"的屏障。黃旭華以30年他陰換取國家核潛艇事業的騰飛,換得人民幸福長足的安康,這是大愛和無私,是最大的"蟒蜓父母生下我們,養育我們,盡孝既是道德標準,也是法律要求。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更多家庭幸福美滿,盡忠是回報祖國,感謝社會。
忠,是為國盡忠。孝,是為父母盡孝。國是千萬家,忠孝兩者并不矛盾,忠孝可以統一,互為一體。寫作時,在文章開頭亮明自己的觀點,孝不僅僅只是贍養父母、養老送終,"盡忠"也是"孝"的一種表達方式。在論證部分,需要思路清晰,需要運用豐富的論據來支持和證明論點,論據要具有典型性和新穎性。
主體部分分別論述對人民盡忠,即為"";對社會盡忠,即為"孝";對國家盡忠,即為"孝"。最后總結全文,父母都滿懷希望地看著我們長大,更希望我們能夠做出巨大貢獻。在忠與孝面前,我們應毅然選擇"忠",因為在父母心中,"忠"即是"孝'。
【教師下水例文】
以忠為筆書大義,以孝為墨繪真情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忠"與"孝"宛如兩顆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同時也引發我們對二者關系的深度思考。黃旭華先生隱姓埋名三十載,投身核潛艇研制,用一生詮釋了"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一事跡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清晰地揭示出:忠與孝并非相悖的兩難疾,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人生至善追求。
黃旭華先生在國家急需核潛艇技術之過話毅然告別家人,投身機密任務。三十年間,他默默承受著家人的誤解,忍受著分離的痛苦,卻從未有過一絲退縮。他將對國家的忠誠,化作無盡的科研動力,在艱苦的環境中潛心鉆研,終于成功鑄就我國國防的堅實盾牌。當母親最終知曉他的偉大事業,淚水與自豪交織,這一幕不僅是親情的釋懷,更是對黃旭華先生以忠為孝的最好詮釋。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個人的小孝融入國家的大忠,才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用生命踐行著忠與孝的真諦。岳飛、"精忠報馳騁疆場,雖未能在父母身前盡孝,卻以熱血捍衛國家尊嚴;蘇武北海牧羊,持節不屈,在極端困境中堅守對國家的忠誠,這份忠同樣慰藉著家人的期盼。他們的故事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讓我明白,在國家需要時,它不僅是民族的責任,更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崇高回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不會面臨如此嚴峻的抉擇,但同樣可以將忠的精神融入點滴。對國家的忠誠,體現在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對父母的孝順,則體現在日常的陪伴、關心與尊重。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將個人的小孝與國家的大忠緊密相連,在
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家庭中傳承美德。
"以忠為筆書大義,以孝為墨繪真情。"讓我們銘記黃旭華先生等先輩的精神,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忠誠與孝順為雙翼,翱翔了人生的廣闊天空,為國家的繁榮昌盛、為家庭的幸福美滿,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尚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行,讓忠與孝的美德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