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9-21 22:54:34
十、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
(一)“兩彈一星”
1.成就:(1)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3)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4)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2.意義:(1)“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2)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二)改革開放后航天技術成就
1.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三)秈型雜交水稻
1.發明: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意義:(1)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2)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四)青蒿素
1.發現: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的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2.意義:(1)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2)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