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6-06 00:18:21
【13】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適用于不自量力,不自知等。原詩為韓愈的《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 ,可笑不自量。”詩人將它擬人化了,目的化了,似乎蚍蜉想要撼動、摧倒大樹。于是,展現出一幅大自然的奇妙景觀:大樹參天、枝葉怒放、郁郁蒼蒼! 如此高大,如此青翠,如此勁挺,如此充滿生命的活力! 而樹陰之下,局處一隅的小小的螞蟻居然奔波勞形地鉆穴打洞,想要扳動樹根。多么可笑的對比!
這里展現的是大與小的尖銳對比,是力量的不協調。詩人又用了一個“撼”字,充滿了嘲弄意味,更加濃了這種不協調。由此得出結論:“可笑不自量!”這就一筆罵倒了那些在李杜文章光焰面前搖唇鼓舌的群兒。
【14】不有百煉火,孰知寸金精!
適用于磨難,困難等,出處唐·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意思是不經過千百次冶煉,怎么會知道寸金的精純!
【15】慣是湖邊住,舟輕不畏風。
適用于熟能生巧,練習,勤習苦練等,出處唐·儲光羲《江南曲》其一,意思是慣在湖邊居住,船小不怕風浪。
【16】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
出處清·屈紹隆《贈朱士稚》,意思是英雄如果不經受挫折,怎么能成就功名!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