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上整理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4-05-01 11:02:41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初中政治答題技巧:解演繹題要講骨肉相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演繹題是近年來中考思想品德試卷材料分析題中出現的一種新題型,之所以稱為新題型,并不是說以前沒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現,大多是作為高考題型。演繹題,實際上是相對于歸納型材料題而言的。歸納型材料題,往往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并根據材料信息得出結論。與此相反,演繹型材料題則是在設問中先呈現觀點或結論,然后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說明材料體現的觀點,即說明材料與觀點的關系,演繹題在設同中最明顯的標志是“如何體現”。如何反映”“怎樣得出”等字眼。此類題型的設計重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試中失分較多的主觀題之一,特別是在沒有經過相關訓練的情況下表現尤為明顯,學生不是答不中要點、答不全面,就是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實際上,此類題型盡管“形散”(材料的選取越來越多樣化、新穎化),但“神”不散(答題的規律和套路不變),只要認識這種題型的設計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諸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通常情況下,包括演繹題在內的思想品德主觀題大多使用“逆向推理”的思路設計,即先明確要考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材料的選擇與整合。這樣,材料的選擇帶有明確的方向性,也就使大多數呈現的材料能夠比較集中地反映要考查的知識點,只不過有的材料對知識點的呈現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不易察覺。所以,告訴學生所給材料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善于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解決主觀題的一個突破口。
在實際教學中,我還發現,如果單純用方法說明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每次遇到同類型問題時,學生又忘得一干二凈了,而重新“炒冷飯”,學生能真正聽進去的內容也不多。
這也是有的老師經常抱怨“明明講了n次的題型,怎么一轉眼就忘了”的原因所在。因此,解題方法除了要講究科學性之外,還要注意趣味技巧,要讓學生不容易忘記,最好能起到“一兩撥千金”的效果,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科學性與趣味性于一體,促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
“骨肉相連”是我在實踐中總結的解決演繹題的方法,實施下來,效果不錯,不僅使學生深刻領會到演繹題的解題方法,而且避免了“炒冷飯”的無奈,生動形象,簡單易記。
所謂“骨”,就是指題目所給材料的中心句或者主旨旬,要抓住材料的“主心骨”,區別于題目所給的其他材料,因為有的材料是背景性、介紹性的,甚至有的材料是干擾性的;而“肉”是指設問中所要體現的觀點或內容。嚴格來講,演繹題必須有“骨”有“肉”,要“骨肉相連”,有“骨”無“肉”或者有“肉”無“骨”都不能得分。也就是說,只有材料呈現而沒有觀點說明,或者只有觀點說明而無材料輔助都不能得分,只有將材料和觀點對應才行。具體到解題步驟,我歸納為三步: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出設問所體現的內容(這是相對于開卷考試而言的,而對于閉卷考試,則要求學生首先知曉設問所體現的觀點的具體內容),即上文所說的“肉”;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時還要對所給材料進行梳理、概括,;第三步,“骨肉相連”,即要將取好的“骨”與沒問中的“肉”進行比對和聯系,使“骨肉相連”,從而使材料能夠體現并反映觀點,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