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1 14:00:23
閱讀理解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首句總領全文,奠定了寫景抒情的基調。
2.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五色交輝為動,林青竹翠為靜;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一句有什么妙處?
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通過描寫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5.本文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謝中書書》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結尾一句,含有三層言外之意:其一,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其二,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其三,“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