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9-08 20:50:07
《短文兩篇》
1.文學常識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齊梁時思想家,著有《陶隱居集》等。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東坡全集》傳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賦》《飲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內容
《答謝中書書》: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本文通過對庭院月光的描寫,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在其中。
3.重點字詞
字音:
夕日欲頹(tuí) 沉鱗競躍(yuè) 與者(yù) 未寢(qǐn ) 相與(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異義:
四時俱備(古義:季節 今義:某個時候)
曉霧將歇(古義:消散 今義:停止、休息)
夕日欲頹(古義:墜落 今義:衰敗,萎靡)
蓋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 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清閑的人 今義:指與事無關的人,多含貶義)
念無與為樂者(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想念)
月色入戶(古義:單扇的門 今義:主要指人家)
一詞多義: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動詞,參與,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無與為樂者(動詞,和)
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做動詞,輝映)
夕日欲頹(形容詞做動詞,墜落)
相與步于中庭(名詞做動詞,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語“余”)
倒裝句:相與步于中庭(狀語后置,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4.重點問題
(1)《答謝中書書》寫景是如何體現動靜相襯之美的?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成了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
(2)你是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閑人”的含義?
“閑人”并非閑極無聊、無所事事而包含著復雜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在政治上雖有遠大抱負,但卻被一貶再貶,是一個被貶的閑人。
內容理解: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1、統領全文,充當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表現山水相映之美)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3、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6、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7、表現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8、《記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點明主旨,抒發作者感慨,表達作者曠達情懷的語句:
何夜無月 ? 何處無竹柏 ?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10、《記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復雜而又曠達心境的句子是: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11、文中從側面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2、文中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張)句子是: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的句子是: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14、文中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的四句是: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15、表達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16、文中抒發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的句子是: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