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3-08-26 11:34:03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初中生讀后感范文:《在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讀后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本書作者在后記中寫道:全稿既成,擲筆茫然,時空交錯,人世滄桑。揭開塵封已久的往事,重現逝去的青春年華,草木也知愁,韶華競白頭,能不悵然?能不自慚碌碌?
作者張紫葛,在抗戰期間深受宋美齡賞識,任其機要秘書,建國后執教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政法學院。在反右傾運動中,被劃為右派,后以“反革命骨干分子”被捕,服苦役十五年。入獄前,被打瞎右眼,打聾左耳,出獄后左眼也幾近失明。得以平反后,回到校園重執教鞭,用空鏤格板只剩光感捫摸書寫草稿,由其妻子整理抄正,完成了一系列震驚文壇和學術界的回憶性作品。其中這一本,是從一個機要秘書的視角,再現了抗戰期間宋美齡的經歷和言行。
從促進海峽兩岸溝通、交流和統一的愿望出發,為糾正諸多傳記對宋美齡的訛誤,作者秉筆實錄其親見親聞,有宋美齡主持全國婦女委員會和戰時兒童保育會時的工作、活動細節;有帶領名門閨秀春游勞軍的細膩鏡頭;有慰問傷兵、搶運難童深夜奔波的特寫;有訪醫、煎藥、家宴、野餐、村鎮并肩漫步的家庭生活記敘;有對社會議論、流言的坦率回應;有與盧作孚、史良、鄧穎超、郭沫若、吳貽芳等人的交往;有協調將領關系,面斥外國密使的政治、外交密記;更有從未披露的解中共新疆出獄人員西安之圍的各種史實。
作者未用一個評價性詞語,僅用可信度很高的事件和人物對話,刻畫出了宋美齡出眾的風度、優雅和才華,更有她的勤懇能干和堅韌愛國;但作者在另一個側面也呈現了在日軍鐵蹄下國民黨統治下我國社會的慘淡面貌。戰爭的動蕩,人民的疾苦和蒙昧,上層統治的腐朽,基層行政的混亂。宋美齡的種種才華與美麗,卻造成了她與一個混亂的荒蕪的年代的格格不入,透過這種格格不入,我們能真切地觸碰歷史,窺見在后來的解放戰爭中國民黨人心所被的各種必然原因,以及這種必然性背后的無奈。
一次,在見識了一個醫務人員惡劣的工作態度,更是遭受了毫無根據的辱罵后,宋美齡義憤填膺地自語:
“孫總理說的好,我們中國沒有資本家,只有大貧小貧。我說,應該再加上一句,我們中國,今日之中國,沒有文明,只有野蠻、愚昧!”這樣一句話,任何一個憤青都說得出來,而給我以深深感觸的是下一句,她這樣說:“嗨,我們的使命太艱巨了。”
作者寫這本書,以及我為大家推薦這本書,均與政治無關,而是想要發掘兩者間某種相通的東西,某種維系兩岸一個民族的東西——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的精神。去看一個人如何經受時代的考驗,又如何為時代做出貢獻。去領略宋美齡具有的,或說宋美齡所代表的一個階級具有的、和每一個覺醒的中華兒女一樣所具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反思,我們作為享受成果的一代,真的應該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意識到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積極改善社會而非抱怨社會。應該思考如何在低俗思想和文化泛濫的年代堅守自己信仰的一片凈土,或至少是堅守自己純凈的述求和明辨是非,經受時代對我們的考驗,為我們的時代做一些貢獻。
書中摘錄一段對話(宋美齡—陳紀彝)
“這位史小姐真麻煩!”
“但她是個老好人,并不壞!”宋
陳:“我寧可和鄧穎超打交道,不愿和這位史良小姐周旋,真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宋放下筆,說:“你錯了,親愛的,史良并不是小鬼,宋美齡更非閻王。我一向認為,政治、宗教都該信仰自由,不能把信仰和人性混淆。我們反對異黨異教分子,只是信仰上的冰炭不容,但不能因為信仰相反,就輕視人家人格,抹殺人家人性上的真善美。”
陳:“請原諒,我真不能理解。照你這么說,黨派之爭怎么解決呢?”
宋:“像美國那樣,全民投票選舉,誰當選了誰任總統、誰執政……”
陳:“比如說,毛澤東、周恩來,或者蔣委員長,誰當選了,誰當大總統?”
宋:“正該是這樣。”
陳:“親愛的,你簡直奇怪呀!”
宋笑道:“要知道,我們是在聊天,是在說我內心的善良愿望,本來嘛,人權天賦,每個人都應該有政治信仰的自由權,用武力征服是違反人性的,可……”
陳紀彝搶上說:“只能用武力反對武力?”
宋美齡說:“不要想得太復雜!現在只能有一個念頭:國共合作,全面奮戰,團結一致,打倒日本侵略者!”
全書在最后附了一封鄧穎超在1988年給宋美齡的信,我就把這封信的結尾作為我的結尾:
環顧當今世界,風云迭起,臺灣前途令人不安。今經國不幸逝世,情勢更趨復雜。此間諸友及我甚為關切,亟盼夫人與當政諸公,力維安定祥和局勢,并早定大計,推動國家早日統一。我方以為,只要國共兩黨為國家民族計,推誠相見,以平等之態度共商國是,則一切都好商量,所慮之問題均不難解決。
我亦年逾八十。今雖卸卻政務繁荷,然念念不可置之者,唯國家統一一端耳。“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與夫人救國之途雖殊,愛國之心則同。深愿與夫人共謀我國家民族之統一,俾我中華騰飛于世界。
我與夫人交往,數十載矣。歷時彌久,相知愈深。直率陳言,尚祈諒察。海天遙隔,諸希珍重。臨穎神馳,期待回音。即頌
大安!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