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8-18 17:22:13
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01
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自1935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發現黑河—騰沖這條人口密度界線以來,黑河—騰沖線一直被作為我國的人口地理界線,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80多年過去了,這條線兩側的分布格局仍然沒有太大變化。
02
地勢階梯界線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階梯界線有兩條,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的東緣;第二、三級階梯的界線自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03
氣候界線
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亞熱帶與高原氣候區的界線。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線,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界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南部,是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的界線。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大致經過陰山山脈、賀蘭山、祁連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到岡底斯山脈一線,是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的界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的界線
,大致經過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到岡底斯山脈一線。
04
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自然和人文景觀差異顯著,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主要表現在:
①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黃土高原的南界;
③大致是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④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⑤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⑦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⑧水田與旱地的界線;
⑨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界線。
05
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東、西兩側景觀差異顯著,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主要表現在: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也是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④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界線;
⑤我國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的界線。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