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3-08-03 16:45:32
一、“但是”之前可否用句號
用于“雖然……但是……”“只管……但是……”兩種句式中的時候,“但是”之前不能用句號。其他情況下,可以用句號,也可以不用句號,視具體情況而定。如下面句子中“但是”前也用了句號。
①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chuàng)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
②提起王丹鳳,現(xiàn)在的“80后”、“90后”們可能并不熟悉,但是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里......”(新華網(wǎng))
二、用問號時應該注意什么
有疑問詞的句子不一定都用問號。疑問詞也可以用在非疑問句中,所以不能單憑有無疑問詞來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疑問句,該不該用問號。下面的句子雖有疑問詞,但不是疑問句,所以不用問號。另外,倒裝句中,問號應該放在全句的末尾。
①我不知道這件事是誰做的,但我猜做這件事的人一定對我們的情況比較熟悉。
②你告訴他我們這里都有什么規(guī)矩。
③明天放假嗎,張老師?
三、標題的末尾該不該用點號
標題位于文章之首,或段落的前面,一般只有一句話,它并不處在句群中,不存在句與句之間的停頓問題,所以,單純從停頓的角度看,標題的末尾完全可以不用句末點號。但如果這個句末點號與語義的表達息息相關,不用句末點號就會產生歧義,妨礙讀者理解,就得用上句末點號。如下面幾個標題,如果去掉問號,表達的意思將會發(fā)生改變。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語文建設》2000年第6期)
②大幅面打印到頭了?(《北京青年報》2000年6月21日46版)
③今年太陽曬不得?(《報刊文摘》2000年4月6日2版)
四、并列的引語之間用不用頓號
從理論上說,并列的引語之間有停頓,應該用頓號,但是由于各引語已經(jīng)加了引號,看起來很醒目,不會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頓號。有人愿意用,不能算錯,但是以不用為好。新修訂的《標點符號用法》中也建議不用。
①他說話喜歡用“多”“真”“大”“挺”等詞強調語氣。
②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五、并列詞語間用逗號還是頓號
并列詞語間如果沒有停頓,就既不用逗號,也不用頓號。例如“他的父母很愛他”,“父”“母”之間就不必用頓號或逗號。類似的例子還有“(公安)干警”“中小(學生)”“(解放軍)指戰(zhàn)(員)”。如果并列詞語之間有停頓,一般用頓號表示,有時也可以用逗號表示。如果停頓比較長,就用逗號,停頓比較短,則用頓號。停頓的長短寫文章的人可以自由選擇。一般地說,并列詞語作主語和賓語時,中間用頓號或逗號的都很常見;作定語時,中間用頓號的多一些;作狀語時,中間用頓號,很少用逗號。如果并列短語是多層次的,就要用頓號表示較低層次的停頓,用逗號表示較高層次的停頓。
①最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垃圾不斷增加,垃圾處理成為困擾全球的嚴重問題之一。
②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她都能來上幾段。
六、冒號的提示范圍有多大
一般說來,冒號用在句子內部,它的提示范圍到一個句子完了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圍有時也可以超出一個句子,管到幾個句子,甚至是幾個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們寫信時在開頭收信人的稱呼后用的冒號,又如講話稿一般在開頭寫“同志們:”“朋友們:”“同學們:”等。這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會議紀要、工作計劃、演說詞等中。
七、括號內部如何使用標點
就句內括號說,語句內部可以使用各種標點符號,但是語句末尾不能有句號(問號、嘆號例外),哪怕它已經(jīng)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就句外括號說,它的內部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子末尾可以用句號或問號、嘆號。
①我先看那后記(我讀魯迅先生的書,一向是這么讀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開了:書沒有切邊。(阿累《一面》)
②一點事情都還沒有辦成,就讓我這樣破費,你說這有多刻薄;要是我這個人有點才能的話,這對整個國家又是多么刻薄!(我要感激地說,現(xiàn)在我的發(fā)明總算被接受啦,而且還應用得不錯呢。)(狄更斯《窮人的權利》)
八、破折號前后用不用標點符號
在表示話題或談話對象突然轉變,或語意有所躍進的時候,破折號的前面常常用個句末點號,用以表示破折號前面的話語和意思的完整性與獨立性。表示注釋性話語的時候,破折號的前面一般不用標點符號,因為它把注釋語和被注釋語分成兩部分,人們在讀到破折號的時候,自然會停頓一下,前面不用標點也不會妨礙閱讀理解。破折號的后面不用標點符號。
①過了一會兒,又聽見一個說:“怎么,你們都走啦?難得來一趟,自由自在地洗個澡,也不多玩一會兒。——哎呀!我的衣裳哪兒去了?誰瞧見我的衣裳啦?”(《牛郎織女》)
②林先生猛地抬起頭來,正和那老婆子打一個照面,想躲也躲避不及,只好走上前去招呼她道:“朱三太,出來買過年東西么?請到里面去坐坐。——阿秀,來扶朱三太。”(茅盾《林家鋪子》)
③嘿,幾十層樓的高房子、兩層樓的汽車,各種各樣好看的好用的外國東西……老鄉(xiāng)!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見識一下啊!——做滿三年,以后賺的錢就歸你啦!我們是同鄉(xiāng),有交情。——交給我?guī)ィ惺裁慈顑慑e,我還能回家鄉(xiāng)嗎?(夏衍《包身工》)
九、省略號前后用不用標點符號
如果省略號的前面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點號。如果省略號前面的句子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原則上不加標點符號。省略號的后面一般不用標點符號,因為連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標點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但如果省略號后面還有文字,為了表示這些文字跟省略號及省略號之前的文字關系較遠,可以在省略號后面加上句末點號。
①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②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上有一種長的趨向:短篇向中篇靠攏,中篇向長篇靠攏,長篇呢?一部,兩部,三部……。當然,也有長而優(yōu)、非長不可的,但大多數(shù)是不必那么長,確有“水分”可擠的。(《語文建設》1991年第7期第32頁)
十、 歷史事件名稱是否都加引號
由月日數(shù)字命名的事件名稱一般要在數(shù)字外用引號,以舊歷年號和地名命名的歷史事件的名稱,使用時一般無須加引號,因為它們是歷史事件命名的通例,人們并不把它們視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但是,如果前面有“叫作”“稱為”“發(fā)動了”“制造了”等詞語,該事件成為“著重論述的對象”,就要在它們外面加上引號。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