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7-29 18:58:07
國情領域
1.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民生福祉。3.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4.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5.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6.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7.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8.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9.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0.黨和政府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1.創新的重要性: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12.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13.創新的目的: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14.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15.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提升創新能力。16.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17.教育的重要性: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18.民主在價值上要求大多數人當家作主。19.民主價值的實現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0.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人民當家作主。
2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22.人民民主的真諦: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23.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民主。2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2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2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獨具中國特色的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27.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28.民主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29.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30.民主選舉的形式: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
31.民主選舉應遵循的原則:公開、公平和公正。32.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33.民主決策的要求:保證廣泛的公民參與,決策方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34.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有力保證(途徑):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專家咨詢制度;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④社會聽證制度。35.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的具體體現。36.增強公民民主意識的意義: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證。37.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38.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39.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40.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41.民族精神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42.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43.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44.文化最深層的內核:價值觀。4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4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47.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48.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49.我國人口現狀新的特點: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50.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51.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52.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53.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5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55.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56.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57.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58.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59.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60.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深化,呈現出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
6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62.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63.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64.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65.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66.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67.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重要性: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68.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69.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70.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必須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
71.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72.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3.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74.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75.新時代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76.實現中國夢必須:①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走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③弘揚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④凝聚中國力量。77.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國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78.自信的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對文化有底氣,對發展有信心。79.當今世界的特點:開放的、發展的、緊密聯系的。80.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81.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滿活力的表現,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82.當今世界,國際竟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83.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84.我國積極謀求發展的措施:要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85.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未來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C闂傚倸鍊烽悞锕併亹閸愵亞鐭撻悗鍨摃婵娊鏌ㄩ悤鍌涘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绀夋繛鍡樻尭缁€鍌炴煥閻曞倹瀚�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鐓欑紒瀣閹癸綁鏌i幙鍕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鐓欑紒瀣仢椤掋垻鎮敓锟�
H闂傚倷绀侀幖顐λ囨禒瀣偍闁兼祴鏅濋悳濠氭煥閻曞倹瀚�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嚌妤e啯鍋嬮柟鐗堟緲绾惧鏌ㄩ悤鍌涘
N闂傚倷绀侀幉锟犮€冮崱娑樜﹂柣鎰惈鐟欙箓鏌ㄩ悤鍌涘闂備浇顕ч柊锝夊焵椤掍胶銆掗柛鏂跨Ч閹ǹ绠涢妷锕€顏�
S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间焦鏅濋柕澶嗘櫅缁犳煡鏌ㄩ悤鍌涘濠电姷鏁搁崕鎴犲緤閽樺鏆︽い鎺嗗亾闁挎洏鍨介弫鎾绘晸閿燂拷闂傚倷娴囨竟鍫ヮ敋瑜忛幑銏ゅ箛椤斿墽骞撻梺璺ㄥ櫐閹凤拷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嚐椤栫偞鍋嬮柟鐐窞閿濆鏅搁柨鐕傛嫹闂傚倷鐒﹀鍧楀储婵傜ǹ鐤柛褎顨忛弫濠勨偓骞垮劚濡瑩宕曢悢鍏肩叆闁绘洖鍊圭€氾拷
T婵犵數濮伴崹褰掓倶閸儱鐤炬繝濠傛噺閸犲棝鏌ㄩ悤鍌涘婵犵數濮伴崹浠嬄烽崒娑氼洸婵犲﹤鎳忛弳婊堟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