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7-27 15:21:21
初三化學第一章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第一章: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是化學的基本概念,是化學學科的基石,也是初三化學學習的重點內容。
1.本章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物質;變化;性質。
2.本章主要涉及的化學變化:有三種形式,即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
3.化學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某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4.化學反應:發生在兩種不同物質之間的物理、化學變化叫化學反應。
5.性質: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質的性質。
一、物質的構成與元素
1.物質是由粒子構成的,我們所說的分子、原子、離子,都是粒子。
2.構成物質的粒子:原子和分子。
3.元素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單位。
4.元素符號:一種物質中有幾個相同元素就用幾個不同的符號表示。
5.原子又叫微粒,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電子和原子核在元素符號后,都用“n”表示。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粒子,稱為一個電子,如:H;另一種是帶2個單位負電荷的粒子,稱為一個原子核,如:N。
6.元素符號:在物質中,用大寫字母表示不同種類物質的符號是:N、S、P、C、H等;用小寫字母表示不同種類物質的符號是:N、O、P等。
7.不同種類的原子(或分子)在同一平面內互相結合成穩定結構(或叫化學鍵)就叫做該物質中原子或分子的個數。
8.化學鍵:物質中兩個原子之間互相結合形成分子或離子時所表現出來的化學性質。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內容:從左到右,元素的性質依次遞增,在元素性質的遞變中,周期遞減;在元素性質的遞變中,周期遞增。
2.常見元素的周期律:
①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電子層數逐漸減少,原子序數逐漸增大;
③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序數依次減小,電子層數依次增多。
3.周期律:按原子序數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它反映了不同周期內元素性質變化規律的一種周期表。
4.周期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①相同族內的元素性質比較接近;
②相同族內的元素性質也存在著一定差異。
5.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按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排列。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第一個元素(即主族元素)為金屬性最強。
三、常見化學物質及其性質
1.化學中常見的物質有:水、氧氣、氫氣、氯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氧氣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色,也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4.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與金屬鋁反應生成氧化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硅。
5.氯氣有漂白作用,能與濃硫酸反應,但不能與水反應。
7.氫氣是一種常見的氣體,氫氣具有還原性,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8.二氧化硫對人體有害,但對環境沒有危害。
二氧化硫在空氣中與二氧化碳結合生成亞硫酸,亞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能使白色粉末狀的二氧化硅變藍色。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