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語文 > 文言文 > 正文

2023年初中語文:文言文17個重點虛詞總結

來源:網絡資源 2023-07-18 22:05:50

中考真題

免費領資料

文言文17個重點虛詞總結

一、 之

01、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三種類型:

(1)相當于“的”,是定語的標志。

例如:①菊之愛,陱后鮮有聞。③水陸草木之花。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

例如: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起補足調音節和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

例如:①公將鼓之。②久之。③悵恨久之。

02、作代詞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稱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我”、“他們”、“她們”、“它”、“它們”。

例如:①具答之。②親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這”、“這樣”“這件事”、“那”、“那樣”等。

例如:①漁為甚異之。

(3)作動詞用。相當于“到”、“往”、“去”。

例如:①輟耕之壟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3、語法作用。

(1)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語后置標志,無實義。如:①馬之千里者。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二、 乎

(1)語氣詞(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問或反問,也可表猜測、感嘆。如:

①死國可乎?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詞(一般用在句中)

類似于“于”的用法。如:

①在乎山水之間也②頹然乎其間者

三、 者

1、結構助詞

譯“……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相當于名詞性短語。如: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2、語氣助詞,

用在作主語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詞

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時間等可以譯為“把”、“用”、“拿”、“在”、“從”等,或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譯為“靠”、“憑借”、“根據”等。如:

(1)何以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

(2)雖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據

2、作連詞

表目的時,可譯作“(用)來”,“以便”;表順接時,相當于“而”;表結果時,可譯作“以致”;

表原因時,可譯作“由于”、“因為”。如:

(1)屬予作文以記之——(用)來

(2)以傷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4)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

3、用作動詞

可譯作“認為”。如:

(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經。如:固以怪之矣。

五、而

1表順接關系的連詞

1、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2、承接關系

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

如:環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

3、遞進關系

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

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修飾關系

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表轉接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可是”“卻”。

如:(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學而不思則罔

六、其

1、代詞

(1)表示第三人稱,譯作“他”“他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

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②復前行,欲窮其林。

③其一犬坐于前。

2、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一定”“怎么”“難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無馬耶?可譯作:“難道”

②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大概

③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可譯為“恐怕”。

④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一定”。

七、為

1、作介詞時

除表被動外都讀作wèi,可譯作“被”、“對”、“給”、“替”、“當”,“為了”、“因為”等。

如:①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山巒為晴雪所洗(wéi,被。)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wèi“向”“對”)

③為楚造云梯之械。(wèi,“給”)

④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wèi,“當”)

⑤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wèi,因為,由于)

2、當“為”作動詞時

讀wéi,可依據語境的不同,譯成各種相應的動詞,如:“做”,“當作”、“成為”,“雕刻”,“是”等。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是)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成為)

③為宮室、器皿。(雕刻)

④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有)

⑤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稱為,叫做)

⑥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造)

3、特殊用法: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名詞,心理活動)

八、于

1、引進動作

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可靈活地譯為“在”、“向”、“到”、“從”、“跟”、“對”、“給”等。例如: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

②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③舜發于畎畝之中(從)

④欲報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詞之后

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九、焉

1、疑問代詞

相當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語)

2、語氣助詞

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詞

相當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

相當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詞

相當于“于此”“在這里”“在那里”。如: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十、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

如: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

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十一、然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

如: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②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3、助詞

(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的樣子”。如:

翼然臨于泉上、頹然乎其間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相當于“……的樣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十二、以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 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于“而”。

例:俯身傾耳以請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 用作副詞

譯為“已”,“已經”。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十三: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那么”。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出師表》)

(3)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卻”。

例: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可譯為“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十四、因

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

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由于”、“憑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3. 介詞,可譯為“根據”、“依照”。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 副詞,可譯為“因此”。

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十五、且

1. 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可譯為“姑且”、“暫且”。

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并且”。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十六、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于是”、“才”、“就”。

例: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岳陽樓記》)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十七、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

相當于“了”、“啊”。

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于“了”、“啦”

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編輯推薦:

       2023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

玖玖资源站在线免费观看,免费在线精品专区,欧美日韩呦女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黑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原创在线观看蜜 | 日本不卡高清视频v中文字幕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婵犵數鍋涘Λ搴ㄥ垂閼测晜宕查悗锝庡枛缁狙囨煏婢跺牆鍔氶柣鎾冲€搁埥澶愬箼閸愩劌缁╅梺閫炲苯澧柛鐔稿缁辩偤鏁撻敓锟�

闂備浇顕栭崰鎾诲礉鎼粹檧鏋旈柟杈ㄦ耿闂備線娼婚梽鍕熆濡í缂氶柛鎰靛枛閸欏﹥銇勯弽銉モ偓妤冪玻閿燂拷 3.14.83.200 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费尔菲尔德镇通用电气公司

闂佽崵濮村ú銊╁礂濮椻偓閸┾偓妞ゆ巻鍋撴い锔藉閳ь剚鍝庨崝鎴︾嵁閸愵喖惟闁挎洍鍋撴い锝嗙叀閺屾盯鏁傞崫鍕瀷濠电偛鐗婇崹鍨暦閻戞ɑ鍎熼柨娑樺娴硷拷

B闂備礁鎲¢悧妤呭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

C闂傚倷鐒﹁ぐ鍐矓鐎垫瓕濮抽柨鐕傛嫹闂備胶鎳撻悺銊╁礉濞嗘挸绀傞柨鐕傛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嬫寧鎹i柣鎿勬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灝顒㈢悮锟�

D濠电姰鍨归悥銏ゅ幢濞嗘埈鍟�

F缂傚倷绀侀崐鍝ユ崲閹邦喚鐜婚柨鐕傛嫹

G婵°倗濮烽崑娑㈡倶濠靛牏鐜婚柨鐕傛嫹

H闂備礁鎼ˇ浠嬪储閼测晝鐜婚柨鐕傛嫹闂備礁鎲¢懝楣冩偋閹版澘纾婚柨鐕傛嫹

J婵犵數鍋炲ḿ娆愵殽缁嬭法鏆﹂柨鐕傛嫹

N闂備礁鎲¢〃鍡涘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闂佽閰i埀顒佺〒閸斿秹鎮樿箛銉﹀

Q闂傚倸鍊搁悧濠勬暜閹烘鍎楅柨鐕傛嫹

S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閵夆晛绠查柨鐕傛嫹婵犵數鍎戠徊钘夌暦椤掆偓閿曘垽鏁撻敓锟�闂備浇澹堥褏鎹㈤幇顔剧幓闁跨噦鎷�婵犵數鍋涢懟顖炴偋閹炬緞锝夋晸閿燂拷闂備焦妞块崢濂稿疮閸ф鏁婄€广儱妫欓崕鐔兼煥閻曞倹瀚�

T濠电姰鍨归悘鍫ュ疾濠婂懏鍠嗛柨鐕傛嫹濠电姰鍨介·鍌涚濠婂懏鏆滈柨鐕傛嫹

W婵犳鍠楃换鎰版⒔閸曨垱鍎戦柨鐕傛嫹闂備礁鎼崯鐗堢箾閳ь剟鏌℃笟濠冨

X闂佽崵鍠愰〃鍛存倶濠靛鍋╅柨鐕傛嫹

Z闂傚倷绶¢崰妤呭垂閻㈢數鐜婚柨鐕傛嫹

濠电姷顣介埀顒€鍟块埀顒€缍婇幃妯诲緞閹邦剛鐣洪梺闈涒康缁犳垿銆傞弻銉︾厱闁挎柨鎼俊鎸庣箾閸喎鐏寸€规洜鍎ら幆鏃堟晬閸曞吀绱滈梻浣告惈閻楁粍绂嶅⿰鍛潟闁瑰濮垫刊濂告煕濞嗗秴鍔ラ柛姗嗗墴閺屻倝寮堕崹顔芥缂傚倸绉撮ˇ闈涚暦濮樿泛骞㈡繛鍡樺灥鐠佹煡姊洪幐搴″枙闁瑰嚖鎷�闂佽崵濮村ú銊╁蓟婢跺本宕叉慨妞诲亾鐎规洘顨婃俊鐑藉Ψ閵夈儰绱熼梻浣规偠閸庢娊寮查锔藉仧闁跨噦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