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6-05 14:10:59
北京人
①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
②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③過群居生活,共同獲取食物的勞動。
④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⑤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半坡居民與河姆渡居民
| 
				 半坡居民  | 
			
				 河姆渡居民  | 
		|
| 
				 距今時間  | 
			
				 距今約6000年  | 
			
				 距今約7000年  | 
		
| 
				 地點  | 
			
				 陜西西安半坡村  |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 
				 所在流域  | 
			
				 黃河流域  | 
			
				 長江流域  | 
		
| 
				 房屋樣式  |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 
			
				 干欄式建筑  | 
		
| 
				 種植作物  | 
			
				 粟  | 
			
				 水稻  | 
		
| 
				 畜牧業  | 
			
				 飼養豬和狗等家畜  | 
			
				 飼養豬、狗和水牛  | 
		
| 
				 生產工具  | 
			
				 磨制石器  | 
			
				 磨制石器、骨耜  | 
		
| 
				 手工業  | 
			
				 制作彩陶,樂器,會紡織、制衣等。  | 
			
				 制作黑陶、玉器、樂器骨哨;懂得雕刻技術、使用天然漆等。  | 
		
炎帝和黃帝
人文始祖:
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農氏)發明:
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制作樂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黃帝(軒轅氏)發明:
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弓箭和指南車;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他的妻子嫘祖會繅絲、擅長紡織。
夏、商、西周的更替
| 
				 國家  | 
			
				 建立時間  | 
			
				 建立者  | 
			
				 末代 君主  | 
			
				 都城  | 
			|
| 
				 夏  | 
			
				 約公元前2070年  | 
			
				 禹  | 
			
				 桀  | 
			
				 陽城  |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 
		
| 
				 商  | 
			
				 約公元前1600年  | 
			
				 湯  | 
			
				 紂王  | 
			
				 亳殷  | 
			
				 盤庚遷殷,牧野之戰  | 
		
|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  | 
			
				 周武王  | 
			
				 周幽王  | 
			
				 鎬京  | 
			
				 分封制,國人暴動  |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內容:
①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②(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③(權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封制”。
作用:
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分封制等級:
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被統治階級)。
青銅器與甲骨文
青銅器代表: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甲骨文:
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發現者:
清朝官員王懿榮。
地位:
①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②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諸侯爭霸
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控制力減弱;②各諸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③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對別國的支配權。
口號:
“尊王攘夷”。
春秋霸主: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
影響:
利:有利于局部的統一和民族融合。弊: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第一霸主:
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
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
: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
七雄:
齊、楚、燕、韓、趙、魏、秦。
商鞅變法
內容:
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①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統一度量衡。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影響:
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都江堰
時間:
戰國時期
修建者:
秦國蜀郡郡守李冰
地點:
岷江
影響:
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一直發揮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孔子
簡介:
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
代表作:
《論語》(由弟子整理)。
思想主張: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張:
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教育成就:
①創辦私學;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
老子
簡介:
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
代表作:
《道德經》(也稱《老子》由弟子整理)。
思想主張:
①順應自然;②世間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政治主張:
“無為而治”。
百家爭鳴(戰國)
| 
				 時期  | 
			
				 學派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主張  | 
		
| 
				 戰國  | 
			
				 儒家  | 
			
				 孟子  | 
			
				 《孟子》  | 
			
				 “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 
		
| 
				 荀子  | 
			
				 《荀子》  | 
			
				 “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 
		||
| 
				 墨家  | 
			
				 墨子  | 
			
				 《墨子》  | 
			
				 “兼愛”,“非攻”;選賢任能;提倡節儉。  | 
		|
| 
				 道家  | 
			
				 莊子  | 
			
				 《莊子》  |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 
		|
| 
				 法家  | 
			
				 韓非子  | 
			
				 《韓非子》  |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