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15 16:26:03
那時,她還是個孩子,爺爺把她背在背上,手中搖著一支朱紅色的撥浪鼓。走過那個拐角,爺爺停下腳步,將她放到地上。她的目光中充滿好奇,踮起腳尖張望著那邊鐵板上擠壓得吱呀呀響的面餅。爺爺從那位賣面餅的老奶奶手中接過一張餅,樂呵呵地遞給她,她輕輕咬了一小口,甜甜的。爺爺告訴她,這叫蔥包檜兒。那年,她五歲。
今年,她十三歲,跟著媽媽又來到那個小攤。很不巧,下雨了。她本來不想去,以為那位老奶奶不會在雨天里擺攤兒,更何況是在清明節這樣的日子。那位老奶奶應該在家休息吧,她默默猜測著。可媽媽執意要她出門散心,不知不覺,兩人又踏上了那條很久未走的路,望著路中央熟悉的拐角,她們加快了步伐。
還是那件藍白格子的小熊圍裙,和記憶中的那件幾乎沒差別,每次來這兒,賣蔥包檜兒的奶奶都是這身裝扮,只是現在她瘦了很多。
媽媽要了兩份不加蔥的甜蔥包檜兒。老奶奶看了一眼一旁做好的蔥包檜兒,歉疚地說:“不加蔥的已經賣完了,等我再做兩份,一共五塊錢,放在旁邊的碟子里就行了。”母親仔細地把五塊錢放在那個滿是銅銹的碟子里,看著老奶奶從袋子里找出面皮,熟練地將油條截成兩段,分別放在兩張面皮上,細心包實。母親說,不必麻煩了,有蔥的也沒關系。可奶奶堅持將包好的蔥包檜兒放到鐵板上。聞著飄散出來的香氣,媽媽感慨地說,還是手工壓的蔥包檜兒好吃,機器壓的不行啊。老奶奶用驕傲的語氣說:“用機器壓的話,人方便啊。”
這時,她想起以前在河坊街邊的巷子里吃過的蔥包檜兒,好像是用兩塊鐵板夾出來的。明明與老奶奶做的蔥包檜兒模樣一樣,但吃到嘴里卻是另一番滋味,她有點兒明白為什么這么多年大家一直來這個簡陋的小攤兒了。
媽媽說,我們本以為您沒來的,下雨天嘛。老奶奶用力壓著那片蔥包檜兒回答:“除了身體不好的時候,我每天都在這里,不管晴天還是下雨。去年寒潮,下了好幾天的雪嘛,我也在啊。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我基本都在這里,你們想來的話可以隨時來啊。”她有些震驚,沒想到老奶奶這么多年一直守著這個小攤兒。
這就是老奶奶的世界,由蔥包檜兒和堅韌的毅力積累成的世界。她想自己會一直吃下去吧,就算哪天找不到這個小攤兒了,她也不會忘記那蔥包檜兒的味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