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1 18:30:08
統一東南嶺南地區,興修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
⑤思想上:焚書坑儒。
3、鞏固——西漢:
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
①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主父偃的建議);建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察地方政治(監視地方官吏、豪強)。
②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建議)
③文化上:在長安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以儒家的五經為教材。
④經濟上: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 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4、完善——隋唐:
(1)隋朝: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2)唐朝:
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科目。
5、加強——北宋: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權辦法,削弱相權的辦法。
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行三年一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
(3)經濟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6、發展——元:創立了行省制度。
(1)目的:為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
(2)內容:
①在中央設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下設六部;設樞密使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②在地方上:A、設行中書省;B、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C、元朝在西藏設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事務。(西藏正式被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最早就始于元朝)
【監察知識鏈接】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并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
歷代王朝也很重視對各級官員的監視和監察:
●秦朝在中央設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西漢武帝在地方上建立刺史制度,由刺史監視地方官吏、豪強。
●北宋在各州府設通判,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元朝在中央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糾察百官善惡。
7、強化——明清:
(1)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①政治上:在中央,廢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分封諸子為王,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