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32:06
15.魏源生活在鴉片戰爭時期,是地主階級進步思想家,主張學習西方,但沒有要求政治改革,他的觀點主要在洋務運動中得以實施。嚴復生活在戊戌變法時期,是資產階級思想家,主張維新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府。
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曾經有過“同病相憐”的相同命運。1850年一部中國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世界各地歷史地理的著作傳入日本,日本有識之士爭相傳閱,奉為海防寶鑒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16.近代前期三次運動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7.中國近代前期被迫與列強簽訂的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是《辛丑條約》,誤以為是《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盡管沒有割地條款,但巨額賠款以及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嚴格控制清政府的規定,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顯然其危害比《馬關條約》更為嚴重。
18.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不是徹底勝利。
19.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依據是工人階級在斗爭中以獨立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成為決定斗爭最終結果的主力軍。
20.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煥然一新,新在哪里?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工人階級政黨領導;以社會主義為發展方向;充分發動人民群眾。
21.歷史轉折:(1)黨史上的轉折: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2)其它轉折:鴉片戰爭、中華民國成立、抗日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3)社會性質改變的一定是重大轉折,轉折不一定改變社會性質。
22.五四青年節:1919五四運動。七一建黨節:1921中共一大。八一建軍節:1927南昌起義。
23.軍隊名稱變化:南昌起義:國民革命軍;秋收起義:中國工農革命軍;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
24.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的名稱辨析:“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
“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敵后”主要指這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
“解放區”是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
25.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共七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中共十五大)。
26.中共領導的南昌.秋收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不根據本國國情,堅持“城市中心論”,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
27.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說明了什么?弱國無外交。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緩慢原因: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封建主義。
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內有腐朽的統治(長期閉關鎖國,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外有列強的侵略。而根源在于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8.新中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標志是三大改造。
29.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變成農民階級土地所有制,土地依然是從私有到私有,土地私有性質沒有改變,所以不是社會主義革命。
三大改造性質發生變化,由私有變公有;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這是一次創新。
30.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地改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的標志不是新中國的成立,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新中國的“過渡時期”不是從1953年開始的,而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革命,即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新中國“過渡時期”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31. 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不是完成了工業化。即:“一五”計劃的工業建設成就的最大意義是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32.“左”傾與右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黨的歷史上兩次嚴重的“左”傾錯誤: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導致了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得以解決;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以及后來的最長的“左”傾錯誤——“文革”,導致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損失,拉大了與發達國家差距,解決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
33.1971年是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不是加入,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34.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是1979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
3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制度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制度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03
世界古代近代現代史
1.歷史上曾在伊拉克這一地區創造高度文明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王國,它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的,在兩河流域還誕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從發源地來看,古代希臘文明不同于亞非文明,它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經在公元前6世紀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的國家有雅典和古羅馬。
3.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歐洲字母文字的淵源是腓尼基字母。
4.我們今天使用的紀年方式是從耶穌出生這年算起的。
5.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他訪華時中國處于元朝時期,《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刺激了西歐人開辟新航路。首先直接實現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標的是達·伽馬。
6.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只能借用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來宣傳興起的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主要是由于當時天主教會勢力的強大。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文藝復興,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7. “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是指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8.英國《權利法案》的重要意義在于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688年宮廷政變成功。在這次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國王是詹姆士二世。
法國思想啟蒙運動不會影響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會影響到英國憲章運動。
9.北美獨立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標志性事件是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革命任務是推翻殖民統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10.規定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不會寫在《1787年憲法》中。華盛頓總統任期:1789-1797。
11.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統治的革命行動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1792年成立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國,其相似之處有:都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建立,都曾處死過國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國和法國的要求”共同點是: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12.法國《人權宣言》所體現的進步精神是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它的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依法治國的主張,推動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
13.拿破侖帝國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對外戰爭損害了許多國家人們的利益。
14.在人類由人治到法治轉變過程中,做出杰出貢獻的有華盛頓、拿破侖、孫中山等。
15.導致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要求。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發生的前提條件是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工業革命的大致順序:歐洲大陸、北美、日本。
16.在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的標志是工業革命的完成。
17.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中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18.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主要因為它是第一次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活動。
19.美國內戰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因為:進一步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美國內戰中,林肯政府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維護國家統一,北方戰勝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進行的戰爭具有正義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20.關于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都是由當時的美國總統領導的革命。
21.19世紀中期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幕府統治。明治維新措施中,動搖和瓦解幕府統治基礎的是:廢除買賣土地的禁令,承認土地私有。在明治維新措施中,對社會進步和持續發展最為關鍵的是發展近代教育。
22.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后于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的事件是明治維新和新文化運動。
23.俄國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沙皇專制統治。
24.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電子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是美國.德國。
25.19世紀末20世紀初,造成世界交通領域里一場新的革命是內燃機的發明和利用。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26.俄國二月革命沒有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沒有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其主要依據是使世界歷史進入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人類歷史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的標志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C闂傚倸鍊烽悞锕併亹閸愵亞鐭撻悗鍨摃婵娊鏌ㄩ悤鍌涘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绀夋繛鍡樻尭缁€鍌炴煥閻曞倹瀚�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鐓欑紒瀣閹癸綁鏌i幙鍕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鐓欑紒瀣仢椤掋垻鎮敓锟�
H闂傚倷绀侀幖顐λ囨禒瀣偍闁兼祴鏅濋悳濠氭煥閻曞倹瀚�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嚌妤e啯鍋嬮柟鐗堟緲绾惧鏌ㄩ悤鍌涘
N闂傚倷绀侀幉锟犮€冮崱娑樜﹂柣鎰惈鐟欙箓鏌ㄩ悤鍌涘闂備浇顕ч柊锝夊焵椤掍胶銆掗柛鏂跨Ч閹ǹ绠涢妷锕€顏�
S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间焦鏅濋柕澶嗘櫅缁犳煡鏌ㄩ悤鍌涘濠电姷鏁搁崕鎴犲緤閽樺鏆︽い鎺嗗亾闁挎洏鍨介弫鎾绘晸閿燂拷闂傚倷娴囨竟鍫ヮ敋瑜忛幑銏ゅ箛椤斿墽骞撻梺璺ㄥ櫐閹凤拷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嚐椤栫偞鍋嬮柟鐐窞閿濆鏅搁柨鐕傛嫹闂傚倷鐒﹀鍧楀储婵傜ǹ鐤柛褎顨忛弫濠勨偓骞垮劚濡瑩宕曢悢鍏肩叆闁绘洖鍊圭€氾拷
T婵犵數濮伴崹褰掓倶閸儱鐤炬繝濠傛噺閸犲棝鏌ㄩ悤鍌涘婵犵數濮伴崹浠嬄烽崒娑氼洸婵犲﹤鎳忛弳婊堟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