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3:52:21
27.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有何共同的原因?其性質有何差異?“一戰”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性質的差異:“一戰”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一戰”對中國的影響:
①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②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
③巴黎和會的召開,中國外交失敗,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
地位: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28.試比較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1)原因相同:三國資產階級都是為了掌握政權,為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革命。
(2)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的領導。
(3)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群眾在三國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
(4)結果相同: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取得了勝利,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歐美各國革命都有巨大影響。
不同點:(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是為了要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美是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法是要推翻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
(2)領導階級不完全相同:除資產階級外,英國還有新貴族;美國還有種植園奴隸主階級。
(3)特點不同:英國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度;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規模最大、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
(4)意義不同:英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開辟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美國摧毀了英國殖民枷鎖,蠃得了國家獨立;法國掃蕩了國內封建勢力,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29.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至今,世界格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①“一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統治秩序。
②“二戰”后的雅爾塔體系: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的多極化趨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極化在加速發展。
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初中歷史的重點內容,考到的頻率很高,小編建議大家最好能夠理解并背下來。最后附上打印版,方便大家學習背誦!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打印版,點亮在看,分享給更多的同學看到。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