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09 14:00:37
(3)評價:《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6.北伐和西征:
(1)開始時間:1853年;
(2)目的: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
(3)概況:北伐軍全軍覆沒,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7.天京事變:1856年,楊秀清意圖篡位。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太平軍損失慘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調整與改革:
(1)目的:為了改變不利局面。
(2)措施:
1、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
2、洪仁玕寫出《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贊賞。但是由于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
9.天京陷落: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軍攻陷天京。——標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
三、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1、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
2、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三【易錯考點】
1、近代史開始于1840年,而不是1839年或者1842年。
2、《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而不是整個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而不是2100萬兩。
3、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不是八國聯軍。
4、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5、標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的是”永安封王”,而不是“定都天京“。
四【知識整合】
1、正確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國家主權,政治上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控制和奴役,但仍保持著國家主權形式上的獨立和自主的“外殼”形象,經濟上受其掠奪和剝削。
“半封建”是指封建社會開始或已經解體,但又未完全解體;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產生和發展,出現了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時,出現了新的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是代表社會進步的物質力量。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
2、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繼續: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工業品。
擴大:從戰爭進程看,侵略時間長,侵略國家增多、訂約國和條約增多;從危害和影響看,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國的主權遭到更多破壞、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兩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鴉片戰爭失敗后,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激化了統治階級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引發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后,英法兩國不滿足既得利益,利用清政府忙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借師助剿,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
4、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①清朝的社會制度落后和綜合國力衰弱;
② 外國列強的侵略;
③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