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24 15:39:46
米缸見底找代購
2月3日,長嶺關村支部書記熊德平接到一個村民的求助電話,“路也封了,超市也關門了,可家里馬上沒米沒菜了。”
農村還愁吃?何況過年,年貨都備了那么多。呂嵐有點難以相信,讓各村摸排發現,米缸見底的村民還真不少。許多村民常年在外務工,春節只準備了幾天的糧食。
2月3日下午,木子店鎮政府通知鎮區兩所大型超市開門營業,但不對個人開放,由各村組織人員為村民代購生活必需品。
“我家要10斤面粉”“我家要5棵大白菜”“我家娃娃的紙尿褲沒了,需要買3袋”……這樣的消息常常在“細石嶺村民群”刷屏,細石嶺村2名在家大學生畢金艷、畢海英時刻關注著群消息,將300多戶村民的需求一一登記并整理成采購清單,發給第二天負責代購的村干部。她們有時不得不忙到凌晨2點多。
“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意義。”李峰山村女黨員占寶珍一邊整理物資一邊說道,購物都是村里先墊付費用,村民拿到物資再按購物小票的金額將錢轉給她。作為離鎮區30多公里的邊遠山村,李峰山村山高路險,物資代購受到許多村民的歡迎。
志愿者,成為重要的防控力量
最近,一段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夾雜著叮叮當當的破車聲,總是縈繞在木子店鎮的村灣里。這群開著破舊面包車宣傳防疫知識的村民,大多是附近的小商販。
為首的黃泥坳村村民鄭登封告訴記者,看到大家都在抗擊疫情,自己總想出把力,于是和5名朋友一拍即合,用各自拉貨的面包車組成車隊,沿著村塆開動,播放著從網上學來的防疫宣傳語,看見哪個村民沒戴口罩,就下車當面勸阻。
也有個別村民并不理解他們,甚至有村民喝醉了酒還辱罵,揚言要打他們。“但我們絕不還口,我們是為他好,為大家好,相信大家以后會理解。”
果然,越來越多的青年主動要求加入進來。有的騎著摩托車要求加入車隊,“有些塆里汽車進不去,我們摩托車可以進。”車隊的隊伍越來越大,聲音也越來越大。
一紙公告戒了千年風俗
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這句流傳千古的諺語,是世世代代木子店人過年場景的寫照。
正月初一,孩子們都會在大人的帶領下,挨家挨戶給左鄰右舍拜新年,送祝福,還要圍著火塘坐在一起,烤著火,吃土吊鍋、喝老米酒。
這個千百年延續下來的風俗,在新冠肺炎蔓延之期,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許多在外的木子店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今年這個年不能再拜了。”1月23日一早,呂嵐就接到一位在深圳的木子店人的電話,“可是我們年輕人說不拜年,老年人不僅不聽,反而還會覺得我們沒禮節,說我們在外面搞好了,瞧不起他們。”
這個建議正好與鎮政府的計劃不謀而合。當天下午,鋪天蓋地各式各樣的“不準拜年”的宣傳遍布木子店各村莊。廣播村村響、銅鑼塆塆敲、公開信戶戶到。
大年初一一早,鎮村干部在各村巡邏時發現,過去人來人往拜年的熱鬧場景不再了,偶爾見到一兩名老人出來拜年也被及時勸返。
“僅靠政府一紙公告是很難叫停這個傳承千年的風俗。”呂嵐說,許多年輕人都深知疫情的厲害,不僅帶頭,還主動做村民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白喜事,延辦簡辦
1月25日,大年初一,石磴坳村村委會副主任汪高峰給木子店鎮黨委委員夏天打來電話,不是拜年。
“他母親去世了,在這個情況,要不要辦葬禮。他也很糾結。”夏天說,以往辦這種儀式,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都要來,而且自己塆的每家每戶都得來人。“至少是200人的規模,連續辦3天。風險可想而知。”
1月26日,木子店鎮下發通知,實行紅事延辦免辦、白事簡辦備案。1月27日,汪高峰母親出殯儀式上,加上他們兄弟倆,總共也僅有10個戴著口罩的人。
汪高峰帶了個好頭。1月26日至今,木子店鎮共停辦簡辦紅白喜事41起。
老支書的“火眼金睛”
從武漢返鄉的商勝兵也是每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門。村里退休的老支書張火華每天都要上門為他量兩次體溫。
透過窗外,可以看見老支書總在我家附近轉悠。“我們年輕人都怕他。”商勝兵說,如果被他發現誰溜出門,“肯定一頓臭罵。”
年前從武漢返鄉的石磴坳村村民汪梁,回家后也一直被居家隔離。2月3日,突然開始發燒。村干部將其送至鄉鎮衛生院檢查,鎮衛生院拿不準,又轉至麻城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臨床診斷為胸積液。經過治療后,汪梁于2月18日出院,近幾天體溫均為正常。
木子店鎮共排查出85名發熱病人,但都已逐一排除,“有驚無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