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16 22:34:44
技術研發、投入生產、臨床試驗、應急審批……20多天的爭分奪秒,程京團隊已成功研發快速檢測呼吸道多病毒的全新微流控生物芯片,通過采集患者痰咽拭子、痰液等分泌物樣本,1.5小時內便可一次性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19種呼吸道病毒。
“獲批后就可以投入戰‘疫’使用,對大量就診人群實現快速檢測和分門別類的鑒別,從而大幅降低疑似病例數量,助力疫情防控。”程京說。
這幾天,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的多家醫院發熱門診、商場、超市門前,出現了一批身著黃衣的“小人”。體溫檢測、手部消毒,原本需要身著全套防護服的人員一坐一整天、重復無數次的事,它們都可以代勞。黃衣“小人”的研發者,是北京理工大學長沙超能機器人研究團隊。“傳統方式防疫,要派人拿體溫槍一個個測,一是比較慢,二是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團隊負責人肖湘江想讓不怕臟、不怕累、不怕感染的機器人發揮所長,“我們研發的這款機器人能實現非接觸式紅外體溫檢測、體征問詢、異常報警等功能。”
掃描身份證,然后迅速進行網頁查詢、批量計算,計算一個人不到一秒鐘,就能夠基于旅行大數據,綜合計算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指數和級別——這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躍文團隊為疫情防控研發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大數據評估模型。“疫情防控,要快速識別出潛在的感染者。但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工作中,存在三個盲區:一是很難知道某個人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場所中與已確診人員或疫源地人員接觸過;二是個別人員近期到過疫源地或接觸過確診人員,但毫不在意,不匯報也不主動自我隔離;三是個別人員甚至刻意隱瞞自己曾到過疫源地或接觸過確診人員的歷史。這給疫情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在高速路口等檢查點,檢查人員只能識別湖北籍人員,無法識別上述三類人員。”農歷新年第一天,劉躍文團隊就與合作單位一起著手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模型研發:“模型上線后,已經部署應用到云南省多個檢查點,識別出多名高風險人員。”
“每天關注疫情,真是心急如焚!我們剛好有個在研的重點研發課題《重要病原體快速高效復合殺滅研究》,就想著能結合自身專業為疫情防控出把力。”這個春節,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羅海云和他的團隊在實驗室度過:“我們目前針對樓宇空調空氣和口罩做快速高效電磁消毒樣機的研制。與傳統的物化手段相比,我們采用高壓放電產生的等離子體和脈沖強電場的生物效應組合在一起的電磁技術殺滅病原體,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廣譜、綠色殺菌。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把電磁消毒模塊嵌入中央空調的回風系統中實現樓宇等辦公空間殺毒,也可以針對醫院社區口罩回收進行快速消毒,減少二次污染。”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