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24 19:47:18
■考點七功和能功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2. 三種不做功的情況:(1)有力沒距離、(2)有距離沒力、(3)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垂直。 3.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功率 5.功率(P):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P=W/t=FS/t=Fv。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機械效率6.滑輪組里 有用功:W有用=G·h 額外功:W額外=G額·h 總功:W總=F·S (F:人作用在繩端的力;S=n·h) 7.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計算公式:η=W有/W總8.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1)有用功一定,減小額外功;減輕機械自重,減小摩擦。(2)額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機械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見圖) (1)探究動能與速度關系,要控制質量不變。通過改變同一 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來改變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 (2)探究動能與質量關系,要控制速度不變。讓不同質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3)通過觀察木塊B移動的距離來觀察動能的大小。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10.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考點八聲現象聲音的產生及傳播
1 .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樂音與噪聲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