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編輯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0-11 13:11:01
八、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1929-1933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漫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致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倒退、對外貿易縮減、大量工人失業、社會動蕩不安,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嚴重挑戰。
美國羅斯福上臺后,推出“新政”,開啟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使美國慢慢地從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九、第三次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
20世紀40、50年代,以原子能、計算機技術、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發展為標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這次科技革命,產生了許多新技術,促進了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成為西歐經濟復興、日本經濟崛起的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產業逐漸興盛,美國及時地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十、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
二戰后,西歐國家借助美國的援助,發揮原有的基礎,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經濟得以復興。在復興的同時,歐洲國家為了經濟的發展和自身的安全,開始走上聯合的道路。歐洲的聯合,成為二戰后歐洲國家發展的新模式,它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戰后日本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了民主改革,借助美國的扶持,致力發展科技教育,日本利用二十多年的時間,使其經濟迅速崛起,逐漸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日本經濟的又一個奇跡。
二戰后初期,美國利用其經濟基礎、海外市場和科技實力,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但因為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能源危機,導致“滯脹”局面的出現,再加上歐洲的復興與日本的崛起,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進入20世紀80年代,政府加大對經濟的刺激力度,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等,使美國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經濟有所發展,但美國的債務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進入90年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美國逐步找到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21世紀,金融危機的爆發,傳統的制造業的迷失,美國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進入低迷時期,高失業率的出現,成為政府遇到的新難題。
十一、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聯為一個整體,這是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先決條件;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對外擴張,逐步建立起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一戰前,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形成,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此外,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輪船和火車,使人們來往于世界各地變得方便;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汽車與飛機,這些使人們出行更為方便,也極大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至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更為緊密。
歷史認識
在各個歷史時期,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會有不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科技的進步也為人類經濟增長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現階段,我國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經濟競爭力;實現經濟的發展,需要和平安定的國內政治局面及良好的國際環境;各國要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發展的道路,要適時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市場和計劃是兩種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區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意經濟增長與環境的和諧,必須加大力度實現經濟結構的轉變等;在全世界經濟發展處于低潮時期,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克難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擴大內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