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6-05 20:46:05
一、工業化的起步
1、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1957年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到1957年,各項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無縫鋼管廠。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二、三大改造
(1)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個體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56年全國大多數農戶參加了合作社。
(2)農業合作社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3)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
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4)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非重點)
1、中共八大,召開時間1956年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總路線:1958年,黨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但由于中國剛轉入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接著黨中央又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就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加上自然災害,59年——61年,我國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1961年,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不久取得明顯成效。
4、建設成就: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