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05 21:29:11
第二階段:甲午戰爭到一戰結束(1984~1918)。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同時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華,列強對中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侵略步伐明顯加快。從1894年至1900年,列強先后對中國發動兩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使中國社會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在這一時期,列強還以武力威脅和戰爭手段吞食中國廣大邊疆地區,掀起瓜分狂潮,以大舉輸出資本來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以"門戶開放"政策來擴大中國市場,妄圖變中國為殖民地。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到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由于義和團運動的沉重打擊和帝國主義間的相互矛盾,西方列強不再狂言瓜分中國,暫時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比較溫和的手段進行侵略,妄圖實現"以華制華"的目的。它們先是扶持清政府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亥革命后又扶持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又各自尋找和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造成軍閥割據和連年混戰的局面。在這18年中,列強趁中國社會的動亂又取得不少好處,如武昌起義爆發后,俄國策動外蒙古自治,并強占我國唐努烏梁海地區;英國策動西藏獨立未遂,非法制造一條"麥克馬洪線"。一戰爆發后,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強占膠濟鐵路和青島,迫使袁世凱接受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是:侵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漸實行"以華治華"政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過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強。侵華的主要國家除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外,還有后起的德日意奧等國,它們在中國既勾結又爭奪。侵華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優勢,后在一戰期間日本獨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