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5-15 09:44:51
(四)第三批,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經區、市教育局同意,省教育廳批準開展中高職貫通試點的中職學校試點專業招生計劃面向全市招生;志愿表上簡稱為“面向全市招生的中高職教育貫通實驗班”。
第二層次:民辦普通高中學校根據市教育局核準的招生計劃,面向全市招收民辦生;志愿表上簡稱為“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民辦生)”。
第三層次:面向全市招生的市中心業余體校高中班、市體育運動學校。
第四層次:面向全市招生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相關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35%的招生計劃面向全市招生。
第五層次: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相關民辦中等職業學校35%的招生計劃面向全市招生。
(五)第四批。
部、省屬及外地在我市招生的和市、區、鎮屬公辦、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具體層次劃分由各區根據本區實際情況確定。
三、錄取標準的確定
(一)普通生、指標生未完成計劃轉普通生。
為進一步完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辦法,嚴格按照學校招生計劃、考生志愿順序、從高分到低分進行劃線投檔錄取,縮小學校生源的入口差距,確保生源質量,使之更有利于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更有利于各層次學生的培養和發展,更有效地調動各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積極性。我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繼續采用劃定各批次(層次)最低錄取控制線辦法進行,即根據各批次(層次)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計劃,以1:1比例確定最低錄取控制線,并根據考生志愿的先后順序,從高分到低分投檔錄取,在投檔過程中,若招生計劃數末名有兩人或以上考生分數相同,則采用“同分比較原則”找出優先者。其中,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所錄取的學生綜合表現評定結果應在B等級(含B等級)以上。
若招生學校在該批次(層次)的最低錄取控制線上未完成招生計劃,則以5分為一個分數段,依次降分投檔錄取。
指標生未完成計劃轉普通生,其投檔錄取也按以上方法進行。
采用這種投檔錄取辦法,達到最低錄取控制線的考生,若志愿填報不合理,也可能出現落選情況,因此,廣大考生在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科學合理地填報升學志愿,并保證志愿之間有一定的梯度。
(二)指標生。
首先,根據各普通高中學校普通生的錄取標準,降20分劃定各普通高中指標生最低錄取控制線;若某普通高中的錄取標準中存在多個分數,則以該校錄取標準中總分較低的分數執行,即“就低不就高”。
其次,根據普通高中學校分配給各初中學校(也即“指標到校”)的名額及報考該普通高中指標生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錄取;在投檔過程中,若初中學校指標生計劃數末名有兩人或以上考生分數相同,則采用“同分比較原則”找出優先者。
第三,普通高中學校未完成的指標生計劃,自動轉為該校的普通生計劃,安排在下面層次面向全市招生。
(三)相關注意事項。
各區、各報名點在組織考生填報志愿時,需特別提醒考生注意:一是我市普通高中招收指標生名額直接分配到初中學校,請積極動員符合指標生基本條件的考生填報指標生志愿,讓考生多一次錄取機會;二是各初中學校辦學水平存在差異,可能會出現部分初中學校無法完成分配到該校的指標生招生任務,為確保完成普通高中的招生任務,未完成指標生計劃部分將自動轉為普通生計劃進行錄取,因此,也要積極鼓勵考生填報“指標生未完成計劃轉為普通生”的志愿,爭取讓考生再多一次錄取機會。
四、志愿填報工作方式
志愿填報時各區應根據本地的網絡速度,可采用考生自行上網填報和中學集中填報兩種方式。區、中學、考生按分級管理權限,憑帳號及密碼登錄市中考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志愿填報工作。
五、志愿填報的職責分工與組織管理
(一)市招生辦負責志愿填報工作的整體組織與協調,保障網絡安全與數據庫安全,統一編印《佛山市二○一七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報考指南》(以下簡稱《報考指南》),并在有關網站上及時發布招生生源計劃,做好考生志愿填報的指導工作,在網上監控各區志愿填報的進度,并協助處理志愿填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各區招生考試機構負責區內各學校志愿填報工作的整體組織與協調,要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領導及畢業班教師的招生政策輔導和培訓,切實做到政策掌握上下一致、宣傳口徑上下一致,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及時、全面地公布招生生源計劃,免費發放市招生辦公室編印的《報考指南》到區內每一位中考考生手上。為考生及考生家長提供填報志愿的咨詢服務,做好考生志愿填報的指導工作,為不具備上網條件的考生提供網上填報志愿的環境。在網上監控各中學志愿填報的進度,并妥善處理考生志愿填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各中學負責組織本校考生進行網上填報志愿,組織本校考生學習有關今年的中考招生政策,使考生充分了解今年的志愿批次設置、錄取原則及招生學校計劃情況。指導考生科學、合理填報志愿,在網上監控本校考生志愿填報的進度,并幫助考生解決在志愿填報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