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5-12-29 13:50:40
【母題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江蘇揚州)政治
【母題原題】右側漫畫《槍響之后》警示我們( )
A、要與自然和睦相處 B、不得屠殺任何動物
C.狩獵雖快樂也驚險 D、人的生命最為寶貴
【答案】A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做法,考查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認識,重點是理解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考試 方向】尊重生命是中考的常考題目,在考查過程中多采用選擇題和分析題,難度一般。
【得分要點】( 1)理解教材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相關知識,明確尊重生命的意義。(2)掌握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正確做法,做到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3)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每個人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1.(2014-2015學年陜西咸陽市涇陽縣中片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據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于開展生態旅游而造成保護對象的破壞,11%出現旅游資源退化。對此,一批批有識之士選擇當環保志愿者,去保護我們的大自然。是因為( )
①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
②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已越來越嚴重
③善待大自然就等于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④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了關愛大自然的相關知識。
2.(2014-2015學年陜西咸陽市涇陽縣中 片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善待我們
B.在善待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與大自然成為朋友的無限樂趣
C.尊重生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D.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須以犧牲環境 為代價,謀求經濟的快速發展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屬于反向選擇題,只要找到不正確的一個選項即可解答。ABC觀點正確,做到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D觀點錯誤,我國發展經濟要以保護環境為基礎,做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所以答案選D。
考點:本題考查了關愛大自然的相關知識。
3.(2014-2015學年陜西咸陽市涇陽縣中片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 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在我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了環保法律體系的相關知識。
4.(2014-2015學年陜西咸陽市涇陽縣中片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太湖水污染及藍藻監測預警于2012年4月1日啟動。目前,江蘇省"科學治太"全社會總投入已達700億元。我們要善待自然,就要做到( )
①保護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不向自然界索取任何東西
③采取積極措施預防和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
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屬于四選三的符合型選擇題,可以運用排除法排除一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從自然界索 取生存和發展必須的物質基礎,故②觀點錯誤,①③④既正確又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D。
考點:本題考查了善待自然的相關知識。
5.(2014-2015學年山東萊蕪市初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卷)在與大自然的關系問題上,對青少年的職責,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保護自然,保護環境
B.我們應承上啟下,對前人負責,為后人造福
C.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了地球,我們有權任意享用
D.我們應該感激自然,親近自然
【答案】C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青少年如何保護大自然。
6.(2014-2015學年山東樂陵市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卷)5月22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及其所提供的多重生態服務對于實現保障世界用水的目標至關重要。這說明( )
①地球物種和棲息地及其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務是人類財富、健康與復制的基礎
②人類是萬物之靈,是自然界的主宰
③ 水是生命之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命
④地球生態系統如果發生不可挽回的變化,人類文明將不復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題干強調了生物多樣性對于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地球的各個物種都是人類的朋友,都是地球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員,要保護地球物種的生存,與其它物種平等和諧相處,維持生態平衡,所以②的 說法是錯誤的,答案選C。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保護生物多樣性。
7.(2015屆江蘇建湖城南實驗初中初三下學期綜合練習政治試卷)201 5年3月2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聚焦蘇州生態發展,小橋流水人家、波光粼粼太湖、肥嫩鮮美螃蟹的的蘇州元素出現在了電視畫面中。要保持蘇州人與自然的生態發展,需要我們( )
①發展可再生資源 ②推廣大排量汽車
③推行綠色經濟 ④企業節能減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考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8.(2014-2015學年廣西博白縣綠珠初中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卷)下列關于人與大自然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大自然無條件地服務于人類
②大自然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人類有保護大自然的義務
③人類危害大自然,大自然對人類束 手無策
④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選項①說法錯誤,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可能無條件地服務于人類。選項③說法錯誤,人類危害自然,自然也會通過一定方式進行報復,所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保護自然。故選D
考點: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9. (2014-2015學年陜西咸陽市涇陽縣中片初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目前,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這個數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在我們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由于環境意識淡薄,長期采用有害于環境的生產方法,盲目擠占耕地面積、毀林開荒,沿著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對大自然進行了幾十年的涸澤而漁式的掠奪后,還未來及體會萬物之靈長的勝利,就匆匆迎來了大自然的瘋狂報復還擊。資源枯竭,持續發展能力降低,物種不斷滅絕,持續的干旱或暴雨,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頻頻光顧的沙塵暴,被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的空氣、土地、河流和海洋,不再蔚藍的天空……,人類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人與自然的搏擊,人類的貪婪和短視注定了人類將輸得更慘。在痛定思痛中,是否開始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分析上述材料,說明我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8分)
(2)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 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應當怎么辦?(7分)
(3)青少年應當成為綠色的使者,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談談你打算怎樣為保護環境做貢獻? (12分)
【答案】
(1)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人口壓力大,環境意 識淡薄,發展經濟的方式不科學;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制約經濟 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遵循人與自然的道德規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加強法律保障,依法保護大自然。
(3)積極學習環境科學知識,增強環保意 識;積極學習和宣傳環保的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事,同時,運用法律手段,反對和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依法保護環境;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解析】
試題分析:
(1)本題屬于材料分析題,要認真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結合課本相關內容來組織答案。我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體現了我國人口壓力大;"環境意識淡薄";
考點:本題考查了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
10.(2015屆廣東省初三畢業生學業模擬考試一政治試卷) 材料:以下是2015年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答記者問時的部分講話內容(有編輯):
①去年,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80%未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面積霧霾頻繁發生,引起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
②我們現在的環境治理還是粗放式的,治理工程主要體現在末端治理,過去幾十年技術發展的進步要遠遠大于末端治理的進步。但是這些紅利沒有釋放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創新能力不強。
③要及時公開執法信息,公開企業排污信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舉報權。我們要在環境執法的過程中,使污染無處躲藏。讓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陽光下,要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污染排放監督者。
(1)材料①反映了當前我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什么問題?(2分)
(2)從②③兩個材料中,我們看到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運用哪 些手段?(2分)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為什么要運用這些手段?(4分)
(3)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中說:"如果說人一時難以改變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為改變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4分)
【答案】
(1)反映了大氣污染相當嚴重,環境形勢嚴峻的問題。
(2)①需要運用:技術創新的手段和公眾監督的手段。
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 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技創新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有效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才能從源頭上控制大氣污染源。
只有加強公眾監督,才能更好地發現和查處破壞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提高辦事效率;
(3)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如:養成隨手關閉用電器的習慣;盡量坐公交和騎行 出行;盡可能少用一次性物品;購物時選用環保產品,自帶環保購物袋;等等。
考點:環境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