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 作者:馮曉肖 2013-01-22 22:26:16
中考作文指導技法之語感檢查
三點跳視法主要用來檢查修改文章的主題思想,語感檢查法主要是用來檢查文句表達方面的毛病。
語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外殼,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因此,對語言文字的推敲潤色,是為了更生動、更準確、更形象地表達中心思想。所以說,對語言文字的檢查修改和潤色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huán)。一篇文章語言文字的好壞,可以從語法、修辭、邏輯三個方面去推敲檢查。語法方面如果沒有毛病,句子就通順;修辭方面有特色,文章就生動;邏輯方面不出問題,文章的論證就嚴密,就有說服力。
檢查和修改文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語感檢查法。具體做法是:不細細推敲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的毛病,只憑語感檢查,三位一體。文章寫完后,快速讀一遍,如果念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說明文句是通順的,不需修改。如果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念起來拗口,聽起來不順耳,那就要停下來修改一下。修改的方法是或增、或刪、或調(diào)換,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在增、刪、調(diào)換時亦不要考慮什么語法、修辭、邏輯方面的問題,只以語感為標準,好念好聽就可以了。
因為一般來說,語感好的文章,在語法、修辭、邏輯方面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所以說,語感檢查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修改方法。
[例文欣賞]
一張定單(病文)
大虎和小虎(把“小虎”改為“二虎”,要和后面的稱呼一致)經(jīng)營著“好運來”面館。大虎長得虎背熊腰,沒上過幾年學,便跟著父親一心學做面。他做的拉面細如絲,刀削面大小、厚薄均勻,湯面爽滑可口……上至七旬老嫗,下至三歲孩童都夸好吃。二虎生來腦袋瓜聰明,學習成績好,大學畢業(yè)也(改“也”為“后”,并加上逗號,句意更明確)索性來幫哥哥張羅生意,(一句話已說完,應把逗號改為句號)在哥兒倆的經(jīng)營下,面做得味美,賬算得有條理,面館的生意十分興隆。
要說渦陽縣城最有特色的小吃,那非“好運來”面館的招牌面“一根面”不可(改“不可”為“莫屬”)。顧客想要多長的面,大虎就能做多長。只見大虎做面時,面團在他手中上下翻飛,讓人眼花繚亂。忽而長,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細(畫線的這句放在“上下翻飛”一句后面,更順暢),當“一根面”成形后,再往鍋里一撂,片刻出鍋,一碗香噴噴、熱乎乎讓人垂涎欲滴的“一根面”便做成了。
一天,縣里一位富翁給他爹過大壽(把“過大壽”改為“做壽”,更書面化),老太爺指定要吃“一根面”。為了擺自家的(“自家的”三字多余)闊氣,此富商大擺宴席,請了百余桌客人,并在“好運來"面館訂了一千碗“一根面”。
一筆大生意啊!這可把大虎和二虎給樂壞了,他們拿著簽有富商名字的精美訂單不知親了多少下。兄弟倆由于興奮過度,只顧得賺錢,卻忘了訂單的事。
壽宴已(“已”可有可無,刪掉,力求簡潔)罷,富商來到面館按訂單結(jié)賬。二虎急忙跑回屋里去取訂單,卻沒有找到。忽然,他記起自己把訂單給哥哥后就沒拿回來。于是,在他找不到之后,又和大虎一起找(將畫線的句子改為“他便和大虎一起找”),可還是找不著。
富商見狀,奸笑起來,說道:“算了,沒訂單就算了(去掉畫線的這句,更能顯示出富商的得意之形和假大方的心理),不就一百碗面嗎,給你錢就是了。”
說著,他掏出一沓錢數(shù)了數(shù),給了哥兒倆。哥兒倆一聽,不對呀,明明是一千碗面啊!可富商說,他清楚記得訂單上寫的是一百碗,不信,可以到法院去告。哥兒倆知道沒有訂單這一關鍵證據(jù),根本不可能打贏官司,只能忍著這口氣,可又咽不下(“可又咽不下”的意思是說下文還有與之有關的故事要發(fā)生,但下文沒有交代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不如刪去,并將“這口氣”后的逗號改為句號)。
打那以后,大虎和二虎就鬧翻了。二虎認為,訂單是大虎弄丟的;大虎說,二虎是管賬的,不該如此重要的東西忽視(改“不該如此重要的東西忽視”為“不該忽視如此重要的文書”。表意更清晰)。兩人均認為對方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便分道揚鑣了。但是,大虎不能管好賬,二虎不能做好面(分則“雙虎”變“病貓”寫得不詳細,應增加相關具體情節(jié)),兩家面館都瀕臨關門。
這天,大虎檢查兒子的作業(yè),忽然,發(fā)現(xiàn)他的書中夾著一張精美的卡片:“預定‘一根面’一千碗。”這就是那張訂單。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兒子道出了原委。原來,那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這張卡片.,便用來做書簽了。(這段與下段之間缺乏有機的過渡,顯得突兀。)
不久,兩兄弟又一起干了,面館的生意又興隆起來。
【模擬評分】
作者緊扣話題“雙贏”,圍繞“互補能實現(xiàn)雙贏”立意,采用小小說的形式,通過記敘大虎和二虎共同經(jīng)營“好運來”面館的故事,表現(xiàn)互補對“雙贏”的重要性。但文中不少句子不夠簡潔,尤其是分則“雙虎”變“病貓”這一重要過程寫得不詳細,缺乏具體的情節(jié)。文章內(nèi)容得15分,表達得12分,特征得18分,總分45分。
一張定單(升格佳作)
大虎和二虎經(jīng)營著“好運來”面館。大虎長得虎背熊腰,他沒上過幾年學,便跟著父親一心學做面。他做的拉面細如絲,刀削面大小、厚薄均勻,湯面爽滑可口……上至七旬老嫗,下至三歲孩童都夸好吃。二虎生來腦袋瓜聰明,學習成績好。大學畢業(yè)后,索性來幫哥哥張羅生意。在哥兒倆的經(jīng)營下,面做得味美,賬算得有條理,面館的生意十分興隆。
要說渦陽縣城最有特色的小吃,那非“好運來”面館的招牌面“一根面”莫屬。顧客想要多長的面,大虎就能做多長。只見大虎做面時,面團在他手中上下翻飛:忽而長,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細,讓人眼花繚亂。當“一根面”成形后,再往鍋里一撂,片刻出鍋,一碗香噴噴、熱乎乎讓人垂涎欲滴的“一根面”便做成了。
一天,縣里一位富商給他爹做壽,老太爺指定要吃“一根面”。為了擺闊氣,此富商大擺宴席,請了百余桌客人,并在“好運來”面館訂了一千碗“一根面”。
一筆大生意啊!這可把大虎和二虎給樂壞了,他們拿著簽有富商名字的精美訂單不知親了多少下。兄弟倆由于興奮過度,只顧賺錢,卻忘了訂單的事。
壽宴罷,富商來到面館按訂單結(jié)賬。二虎急忙跑回屋里去取訂單,卻沒有找到。忽然,他記起自己把訂單給哥后就沒拿回來。于是,他便和大虎一起找,可還是找不著。
富商見狀,奸笑起來,說道:“算了,不就一百碗面嗎,給你錢就是了。”著,他掏出一沓錢數(shù)了數(shù),給了哥兒倆。哥兒倆一聽,不對呀,明明是一千碗面啊!可富商說,他清楚地記得訂單上寫的是一百碗,不信,可以到法院去告。哥兒倆知道沒有訂單這一關鍵證據(jù),根本不可能打贏官司,只能忍著這口氣。
打那以后,大虎和二虎就鬧翻了。二虎認為.訂單是大虎弄丟的;大虎說,二虎是管賬的,不該忽視如此重要的文書。兩人均認為對方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便分道揚鑣了。
二虎的面館設在老店以西不足一百米的地方,開張那天,大虎沒去,二虎也沒邀請。開始,人們還以為這是兄弟倆開的分店,便紛紛來二虎的店里嘗嘗“一根面”的味道,一時賓客盈門。二虎原本擔心請來的廚師不能做出老店“一根面”的味道,但這場景使他徹底放心了。可是,好景不長,這面的味道畢竟不如老店的,而顧客都吃慣了大虎做的面,于是,人們漸漸不再光顧二虎的面館了。
大虎憑著“好運來”的招牌和自己高超的做面技術,面館的生意仍然不錯。但大虎生來沒有多少經(jīng)濟頭腦,不是今天賒幾碗,就是明天送幾碗。再加上請不到合適的會計,自己將賬管得一塌糊涂,還不時因算錯賬而與他人發(fā)生口角。沒多久,他就被賬弄得疲憊不堪,精神恍惚,做面時,不是忘了放鹽,就是忘了加佐料,面的味道大不如以前了。慢慢地,面館也落得個“門前冷落車馬稀。”
不管大虎和二虎如何熱情,那些喜歡吃面的老主顧就是不再光顧他們的面館。大虎不能管好賬,二虎不能做好面,沒過多久,兩家面館都瀕臨關門。
幾個月過去了,由于顧客太少,入不敷出,大虎不得不停業(yè)。
這天,大虎檢查兒子的作業(yè),忽然發(fā)現(xiàn)他的書中夾著一張精美的卡片:“預定‘一根面’一千碗。”這就是那張訂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虎急忙質(zhì)問兒子,兒子道出了原委。原來,那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這張卡片,便用來做書簽了。
大虎拿著訂單,瘋了似的跑到了二虎的面館,結(jié)結(jié)巴巴地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兩人抱頭大哭。就是這張該死的訂單,也是這張令人高興的訂單,毀了兄弟之情,毀了面館的生意啊!
幾天后,兄弟倆又在一起經(jīng)營面館了,老主顧們都紛紛前來祝賀,大虎做面的勁兒又來了。面團在他手中忽而長,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細。過路人都都被他那高超的做面技術吸引了,不禁駐足觀看,有的干脆來一碗嘗嘗。二虎這下也有了經(jīng)驗,定做了大量名片和定單。在兄弟倆的通力合作下,面館的生意又興隆起來。
不久“好運來”面館又擴大了店面。
【升格評點】
升格后的文章,修改了不簡潔、不順暢的語句,增加了大虎和二虎因分開干而使各自的面館瀕臨關門的情節(jié),增補了兄弟倆再度合作后使面館的生意變得興隆這一細節(jié),更加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互補能實現(xiàn)雙贏”,因此文章內(nèi)容得20分;語言流暢,所以表達得18分;采用小小說的形式行文,別具一格,故此特征得20分——總分58分。
[學生習作]
爺爺上網(wǎng)
有一天,我看見爺爺上網(wǎng)時,偷偷地抹起了眼淚,他說他想起了已去世的奶奶:真想給她發(fā)個“伊妹兒”啊,可又不知她那兒的網(wǎng)址。
我打算買電腦時爺爺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電腦怎么也比不得人腦,花那個錢多冤枉。我硬是搬了臺電腦回家,爺爺還是忍不住來瞅個稀奇,最后得出結(jié)論:電腦和電視、VCD機差不多。為了表示他對“機器腦”的藐視,他從來不肯“學雷鋒”為我打掃一下“狗窩”似的房間,電腦上越是積滿灰塵,爺爺越是高興,嘲笑我說這東西有“腦子”怎么連自己洗臉都不會呢?
后來,我上了網(wǎng)。上網(wǎng)的第一天,我便把爺爺邀請到了房間里,說:“你再看看電腦有沒有電視好看?”我又得意地問爺爺:“你想上哪里逛逛?”爺爺說:“北京吧。”我便打開了北京的一個旅游網(wǎng)站,當看到天安門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時,爺爺呆住了:“怎么這么快就到了?”
我又問,:“想去哪里?不如去外國網(wǎng)站看看吧。”說完我便打開了白宮的主頁,還看到了克林頓的照片。接著,我又上了爺爺年輕時工作過一個城市的信息港,沒想到爺爺興奮得兩眼放光了,要我?guī)椭蜷_了一個又一個的頁面,兩眼含淚地看了起來……
爺爺開始跟我學習上網(wǎng)。他很快學會了打字,一個月后便能上網(wǎng)看東西了。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個多大的“錯誤”----爺爺迷上上網(wǎng)了,連去釣魚、打牌的愛好都放棄了,每天邊喝茶邊在網(wǎng)上泡一兩個小時,為爭電腦還和我發(fā)生“戰(zhàn)爭”呢。
奶奶去世以后,他白天一個人在家太孤寂,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便鼓動爺爺去聊天室里坐坐,沒準能聊上個“老美眉”,來個“黃昏網(wǎng)戀”呢。
爺爺去聊天室?guī)状魏螅瑢ξ艺f:“和年輕人沒有共同語言,再者打字速度太慢。”他在聊天室里總是實話實說,人家一聽說一個75歲的老人也來聊天往往很好奇,圍著他像看“出土文物”。我說:“那是個虛擬的世界,你可以隨便編造你的情況啊。”不料爺爺眼一瞪,生氣地說:“那怎么行呢,人到了哪兒也不興說謊啊!”并告誡我:“可不能在網(wǎng)上學壞說假話啊。”我苦笑不得。爺爺后來就干脆不去聊天室了。慢慢地,爺爺嘴里的新名詞也多了,連“伊妹兒”是電子郵件而不是女娃兒也知道了……
突然有一天我看見爺爺上網(wǎng)后,偷偷地抹起了眼淚。我便問他怎么了?他傷心地說想起了奶奶。奶奶臨終前對他說,跟著爺爺這一輩子知足了。
我安慰爺爺說,你老人家就替奶奶多活幾年,把她沒過上的好日子都過夠,奶奶知道了準會很高興。爺爺自言自語道:我真想給她發(fā)個“伊妹兒”啊,告訴她現(xiàn)在的日子有多好……
[寫作例話]
對聯(lián)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lián)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如對出下聯(lián)則撤兵議和。此聯(lián)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shù)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shù)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lián):四詩風雅頌。該對聯(lián)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jīng)》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jīng)》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