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0-11-03 14:37:23
家長會,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詞。作為學校、家庭教育者雙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尋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越來越被教師和學生家長所重視。
對于班主任來說,常常為開家長會犯難,不向家長反映真實的情況,有失職之嫌;向家長匯報了孩子的不足,又怕家長回去把問題夸大。
對于家長來說,為了孩子百忙之中抽空參加家長會,就怕到最后什么有用的東西都沒有聽到。一直在臺下做個置身事外的看客。
如何讓傳統的家長會真正發揮其作用?怎么樣才能讓千篇一律的家長會真正達到目的性強,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呢?
作為班主任,是家長會上起主導作用的一環。要充分了解到家長是希望通過家長會詳細、全面了解孩子包括德、智、體等各個方面,促進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所以班主任在準備家長會時要要從會前準備、會中重點和會后交流三個重點步驟來做。
會前:做好召開會議的準備工作,是會議成功的必要條件。
第一,在家長會前一周通知會議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地點,咨詢能否到會。第二,班主任要與發言的任課教師溝通會議內容,避免出現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各自為政",弄得家長無所適從。第三,班主任要把握機會,讓學生談一談,希望和家長進行哪些方面的溝通。
會中: 家長和班主任作為教育主體,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而家長會正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好機會,以便于班主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如果將家長會搞成高分學生的"頒獎會"和低分學生的"批斗會",這就使家長會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
會后:班主任要做好與學生們的交流工作。家長會后,班主任要召開一次與家長會配套的班會,肯定學生們在家的優秀表現,批評他們的不良表現,并要求限時改正,按約定的時間進行回訪,同時滲透"誠信"與"感恩"教育。 家長會的時間應該盡量的不要拖的太長。曾經有過這樣的家長會,先是專家講,然后校長講,科任老師講,最后班主任再講,家長們一聽就是三四個小時。這樣的家長會家長們參與的積極性肯定不高,說不定臺上的人講得口沫橫飛,臺下盡是呼嚕聲。通過調查顯示,多數家長認為一次家長會1至2小時比較合適,"不宜超過2小時"。
家長,是子女教育的主要責任者和執行者,是最直接、最經常、最重要的教育者。重視家長會,充分了解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并且通過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的溝通才能使教育方式得到不斷的優化。
家長會,是老師、學生、家長之間架起的一座溝通的橋梁,認真對待家長會,重視家長會,相信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覺得受益良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