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2010-10-20 17:44:41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中就會越來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總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時間,就有一位孩子的媽媽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訴說,后來竟忍不住落淚。這位家長大學畢業,擁有一個很好的工作,可為了孩子中考,她辭去工作,專門陪著孩子,輔導孩子功課,陪孩子上補習班,可以說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珊⒆拥某煽儏s總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總是放不到學習上來。這里就存在一個與孩子溝通,怎樣幫助孩子的問題。
那么,怎樣與孩子溝通才能起到引導,幫助孩子,促進他學習的目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
初中的孩子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后怎么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勢必要好好努力,通過學習成績說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愿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臺。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北京青年報上就曾有過一則報道,一個13歲的天才兒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可是他無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無法與其它的同學相處。入學不久就被退學了。原來,他過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媽媽打理,就連學習也是媽媽跟著一起學,學完后再教給他的。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過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秀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競爭環境。
綜合上面的特點,給家長們提供以下九點建議,以供參考:
1,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并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松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3,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在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他的爸爸媽媽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學習時,不僅不讓孩子看,自己也不看電視,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別好。
4,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
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6,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愿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后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初中生各階段的特點與家校配合教育
一、初中生各階段的特點概述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其中的難題。為了使家長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初中學生的特點,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我將初中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生活特點向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
初一年段──起點。
初一學生總的特點是“新”。
首先,進入新的環境。初一新生懷著興奮、自豪的心情跨進中學的校門,看到的是新的校園,結識的是新同學,講課的是新老師,他們對周圍的一切無不充滿新鮮感。
其次,充滿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懷有對未來中學生活的美好憧憬和進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給新老師和新同學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學比較調皮、學業比較落后的同學,也往往暗下決心“棄舊圖新”。因此,對初一新生要給他們以熱情的鼓勵和期望。對原來就比較好的同學要鼓勵他們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線上跟同學們展開友好的競爭;對原來成績欠佳,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從頭做起,千萬不要經常當眾揭他們的“老底”,以免挫傷他們的上進心。當然,家長有必要將子女的情況(包括缺點和錯誤)如實地跟老師交底,但要講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場合給孩子造成難堪。
第三,面臨新的困難。一是學習上的困難。小學只有語文、數學兩個主科,副科也不多。進入初一后,學科有語、數、英、政、史、地、生物,還有體育、圖畫、音樂,門門功課都要考試,負擔明顯加重。二是學習方法上的困難。進入初中后,學科增多,知識量增大,光靠死記硬背不足以解決問題了。學生感到不適應,或者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覺得學習不如想象的那么緊張──因為這不利于學生進步,所以也稱之為一個困難。進入初一后,強調打基礎、培養良好的習慣、學會正確的方法,加上離中考還有三年之久,學生不知學習重點有所轉移,還誤以為中學學習很“松”,因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長也可能覺得子女已升入中學──特別是升入重點中學──可以喘一口氣了,因此放松對子女的督促……凡此種種,都將成為初一新生進步的障礙。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