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 2010-07-23 11:26:26
【謝絕《唐山大地震》的十大理由】
理由一:“我就是不喜歡馮小剛!”
享有“內地商業片之父”和“賀歲片之父”美譽之稱的馮小剛導演,叱詫中國影壇數十載,著實帶給了中國觀眾許多優秀和值得回味的影片。奈何,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評判標準,有人也不喜歡“順大流”的去崇拜馮小剛。他們認為,馮小剛的風格早已改變,從真正的電影藝術變成了電影商業,從拍電影變成賣電影,甚至有人提出質疑,現在的馮小剛到底是導演還是商人?此外,馮小剛時常的激昂言辭也讓很多觀眾認為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唐山大地震》宣傳期間,馮小剛更是頻頻現身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也不免讓很多人覺得他的營銷方式有點過。
理由二:票價上漲 沒錢看
在提前觀看《唐山大地震》的觀眾哭得死去活來,免費為影片做廣告,廣大群眾心箭“蓄勢待發,只欠東風”的時候,突然爆出來一條“提高票價至35元” 的新聞,讓許多一腔熱情的觀眾望而卻步了。雖然只是5塊錢,雖然馮小剛導演站出來解釋這是“自我保護”,可很多鳳凰網的網友表示就是因為漲了這區區5塊錢才不準備進電影院了,因為實在是搞不清楚孰真孰假,自己的5塊錢到底是支持了中國電影事業,還是吹鼓了商人的腰包。
理由三:萬人觀影 太虛假
馮小剛和華誼的合作就像有地球公轉軌跡一樣,每次配合都全面到位,基本馬到成功。《唐山大地震》的宣傳也配合了其“大片”氣質,走的是“大宣傳”路線,從唐山萬人觀影那塊寬33米、高15米的全球最大電影巨幕就能看出影片宣傳下了多大的血本。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創了先鋒,本應可喜可賀;讓唐山人民提前免費觀影也在情在理,只是這種張揚和隨后鋪天蓋地的新聞,讓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在履行道德義務還是在“作秀”?
理由四:植入廣告 沒水平
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下,《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溫情旋律的商業片,廣告植入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溫情、親情等一系列的詞語都只是裝飾中心語“商業片” 的定語罷了。只是這些涉及人性和道德的裝飾詞,怎么看都跟“廣告”二字格格不入,特別是李晨那句“中國人壽,踏實”更不知笑翻了多少人。于是《大地震》中的廣告植入似乎成了整部電影的一道敗筆,被眾人當成了笑柄,也讓觀眾抓住了“小辮子”,成為了不去觀看的理由之一。
理由五:花錢買淚 不值得
馮小剛導演讓觀眾不由流淚的深厚功底加上“唐山大地震”這樣悲傷的歷史,觀眾飆淚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只是之前有關《大地震》的各種飆淚報道數量稍多,例如“扶墻出”的言辭尺度稍大,加上各位主創頻頻淚灑發布會,導致很多觀眾對影片產生了些許懼怕心理。萬一飆淚過猛,體力不支,昏厥現場就劃不來了。縱觀《大地震》上映前后的影片,《長江7號愛地球》、《嘻游記》、《唐伯虎點秋香2》、《龍鳳店》等喜劇片成為了部分觀眾的目標,難得的快樂暑假,何必讓一部“飆淚片”毀了美好心情呢?
理由六:情節尷尬 太雷人
雖然《唐山大地震》無論從背景、劇本、特效、拍攝手法還是表演都充斥著悲情氣氛,可馮氏幽默的影子也隱約可見。之前有媒體總結的“八大笑點”將其中的尷尬情節逐一表露,尤其是影片開頭徐帆和張國強的“車震”著實雷死觀眾不償命,陸毅的傻氣出場也叫人哭笑不得,就連一向沉穩的陳道明在片中也稍有黑色幽默的意思。與其冒著精神錯亂的危險去觀看看這樣一部啼笑皆非,哭哭笑笑的電影,還不如在家吹空調。
理由七:揭人傷疤 不道德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也就是說這是個“源于歷史,高于歷史”的故事。76年并不像南京大屠殺那樣遙遠,有很多經歷過地震的生存者仍然在當今社會擔任著某一角色,《大地震》中的場景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傷口上撒鹽”。
理由八:發國難財 沒人性
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天災,也是國難。馮導這次的《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商業片,必然是把盈利放在首位的,5億票房的目標就是最好例證。此外,《大地震》還開創了中國電影彩票先鋒,雖然標榜所籌資金全部用于地震重建,可還是那句老話,你信,我信,他可能不信呢?
理由九:胡編亂造 不真實
雖然《唐山大地震》采取的是76年唐山地震的背景,不過鳳凰網網友指出影片中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場景和情節。比如“地震后先是老百姓鄰里間的自救,三天以后解放軍才到”,也就是方登不可能那么快就遇到解放軍。在唐山首映之后,也有唐山群眾指出整個地震特效并不是很真實,而且“那個年代,進來救援遠沒有現在這么容易,地震之后根本看不到那么多人。”
理由十:看完《2012》 不看災難片
近些年國外的諸多災難片,尤其是讓人搞不清真假的《2012》讓一部分觀眾對災難片敬而遠之,無論是出于自身精神狀態考慮,還是對地球的絕對信任。雖然《唐山大地震》并不能歸屬到災難片的行列,可是它的背景卻是在中國上演過的真實天災。2012即將來臨之際,部分觀眾自覺的對此類影片進行“免疫”,選擇遠離《大地震》。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