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 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距離)單位;1光年 9.4608 1015
2022-08-27
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
2022-08-27
看不見的光 1、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2、紅外線:紅外線位于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紅外線夜視儀) 紅外
2022-08-27
發光物體叫光源,描述路徑有光線;直線傳播有條件,同種介質需均勻; 影子小孔日月食,還有激光能準直;向右看齊聽口令,三點一線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長度單位有光年;傳光最快數真空,8分能飛到月宮。 光線原以直
2022-08-27
1、用手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中間雹邊緣厚的是凹透鏡; 2、讓透鏡正對太陽光,移動透鏡,在紙上能的到較孝較亮光斑的為凸透鏡,否則為凹透鏡; 3、用透鏡看字,能讓字放大的是凸透鏡,字縮小的是凹透鏡;
2022-08-27
《透鏡及其應用》 1、中央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 2、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有:① 摸 :通過比較透鏡中央和邊緣的厚薄加以辨別;② 看 :通過靠近物體觀察透鏡的成像是放大還是縮小加以辨別;③ 照 :通過透鏡對
2022-08-27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
2022-08-27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3年中考!
2022-08-27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3年中考!
2022-08-27
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分界點: 2f點是成放大、縮小實像的分界點;f點是成實像、虛像的分界點。 薄透鏡成像滿足透鏡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鏡焦距) 注:透鏡成像公式是針對薄透鏡而言,所謂薄透鏡是指透鏡
2022-08-27
結構特征 凸透鏡:邊緣雹中間厚,至少要有一個表面制成球面,亦可兩面都制成球面。可分為雙凸、平凸及凹凸透鏡三種。 凹透鏡:邊緣厚、中間薄,至少要有一個表面制成球面,亦可兩面都制成球面。可分為雙凹、平凹及
2022-08-27
1.光源 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光源在發光時進行著其他形式的能與光能之間的轉化。 2.介質 光能夠在其中傳播的物質稱為介質。 3.光的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2022-08-27
1)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先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線傳播的例證。 (2)光的獨立傳播規律光在傳播時雖屢屢相交,但互不擾亂,保持各自的規律繼續傳播。 (3)光的反
2022-08-27
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太陽光是平行光,使太陽光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下面放一張白紙,調節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直到白紙上光斑最孝最亮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白紙上光斑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相
2022-07-20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
2022-07-20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phoneweb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闂傚倷鐒﹁ぐ鍐矓鐎垫瓕濮抽柨鐕傛嫹闂備胶鎳撻悺銊╁礉濞嗘挸绀傞柨鐕傛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嬫寧鎹i柣鎿勬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灝顒㈢悮锟�
H闂備礁鎼ˇ浠嬪储閼测晝鐜婚柨鐕傛嫹闂備礁鎲¢懝楣冩偋閹版澘纾婚柨鐕傛嫹
N闂備礁鎲¢〃鍡涘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闂佽閰i埀顒佺〒閸斿秹鎮樿箛銉﹀
S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閵夆晛绠查柨鐕傛嫹婵犵數鍎戠徊钘夌暦椤掆偓閿曘垽鏁撻敓锟�闂備浇澹堥褏鎹㈤幇顔剧幓闁跨噦鎷�婵犵數鍋涢懟顖炴偋閹炬緞锝夋晸閿燂拷闂備焦妞块崢濂稿疮閸ф鏁婄€广儱妫欓崕鐔兼煥閻曞倹瀚�
T濠电姰鍨归悘鍫ュ疾濠婂懏鍠嗛柨鐕傛嫹濠电姰鍨介·鍌涚濠婂懏鏆滈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