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2-25 09:18:16
近來,有關新生家長送孩子上大學的信息引人注意,其中,“家長因大學宿舍無空調向校長哭訴”的消息則令人震驚。我覺得,與其說孩子太嬌貴,不如說父母疼愛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有問題,教育孩子首先要改變父母。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有加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父母應該怎樣疼愛孩子。在撫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的思想方法和態度行為具有決定意義。如果認為愛孩子就是不能讓他吃一點兒苦、受一點兒累,就是對他的生活大包大攬,那不僅是剝奪了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而且使孩子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責任意識。“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當孩子連自己都照顧不了時,還能指望他擔當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系統工程中,家庭教育處于啟蒙、基礎的重要地位。所謂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所謂育,就是“養子使作善也”,這就意味著父母要教孩子善的行為和做人、做事的能力,養他的浩然正氣,即“蒙以養正,圣功也”。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感染孩子,使之“習與智長、化與心成”。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不要說和前幾輩人比,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也是經常在日常生活勞作的磨練中,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經受了挫折和困難的砥礪。而今天的下一代,除了學習,基本上沒有什么需要他們去付出勞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不注意對孩子進行能力培養——培養他們做人做事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特別是重視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注重他們優良品德和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注重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憂患意識的養成,那么孩子就會覺得生活永遠如此安逸甜蜜,一旦遇上困難和挫折就不知所措,有的自暴自棄,甚至輕易走上絕路。因此,父母應當重視對孩子的養成教育,在疼愛孩子時也要有理智,學會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培養出孩子的高尚品德和出眾能力,才能使他們富有責任心,擔當重任。
作家龍應臺曾寫文章問道:關起門來做個細心、溫柔的母親,你覺得夠嗎?如果你真心愛你的子女,而且懂得如何去愛,你應該如切膚之痛地體認到:把小圈圈弄好是不夠的,你必須發揮力量促成大環境的改造。我感覺這里實際也隱含著這樣的意思,即父母的境界成就孩子的人生。如果父母常常患得患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孩子的成長空間必定受限,人生之路也很難走得順暢寬廣;而如果父母本身境界高遠,“導之以道”,孩子的人生就會走得從容、成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