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2-04 09:13:47
學生抱怨:
老師有時敷衍回應
小磊是某中學初二級學生,好學上進,對一些事情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對于他的一些問題,老師有時候也感到很頭疼,就搪塞過去。前段時間,班里舉行測評考試,有一道語文閱讀題,小磊覺得A、B兩個答案都對,就全部選上,老師以標準答案為由,判定他錯誤。小磊不服氣,在課堂上跟老師理論起來。
“其實,語文無定法,我自認為那個答案沒錯,老師又說不出道理,就敷衍我,還說不要鉆牛角尖。”小磊覺得自己是在探求知識,老師這種敷衍應付的態度讓他很不滿意。
有時候在家里也會遇到這種情況,當跟父母的意見產生分歧時,大人總是一句:“小孩子懂什么,聽我們的沒錯。”就把他打發過去。
心理分析:
“較真”是獨立意識的覺醒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在分析問題、判定事理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向多方面發展,對待老師的某些安排或要求,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觀點做一番評判,然后決定是服從、執行,還是抵御。
廣州市韋志中心理咨詢中心曾鈺茹心理指導師談道:“愛較真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他們從心理上特別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認同,以擺脫‘小孩子不懂事’的標簽。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證明自己有完整的思想,證明自己的存在。”
孩子的獨立意識,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必備品格,一個人的創造性往往與獨立性是分不開的。現代教育中,我們也常說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不應用同一個規范去約束所有的同學。
“敢于向老師提出質疑、敢于與老師較真,正是學生批判精神的體現,也正是他們創造精神的萌芽與發展,不管他們的理由是否充分,不管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都應當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多些耐心解釋,多些尊重和支持,讓他們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曾鈺茹建議道。
“幼兒階段的較真其實是一種競爭意識的體現,這種競爭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引發競爭的獵物對于他們來說往往具有獨特的含義,即使其他的同類物品也無法替代。孩子的競爭行為具有非常積極的一面,可以鍛煉他的創造能力,激發潛能。所以適當的競爭對于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導他們認識競爭的規則,遵守競爭規則。”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