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0-23 09:52:28
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軌跡
我們現在面對的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的家長,他們中許多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夢想。但他們缺少教育孩子的經驗,特別缺少做畢業班學生家長的經驗。為此,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和家長溝通交流,把家長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讓他們擔當起領隊的責任,為孩子的成功保駕護航。
我們在開學初會召開初三學生家長會,讓家長們了解畢業班學生的心路歷程。一般來說,初三學生會經歷“激奮期→失望期→平靜期→收獲期”這樣一個心理過程。
激奮期:學生一升入畢業班心情特別興奮,師兄師姐的成功、暑假的休整和努力、自己的憧憬和父母的期望,使每個人都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場。
失望期:學習很快進入正軌,先前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雖然暑假也沒放松,但成績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突飛猛進,還有可能不升反降。此時這部分學生開始失望,認為努力與否一個樣。也有一些學生初二成績還不錯,現在也很用功,但始終找不到感覺。他們不知道,初三的學習和前兩年有很多不同,初三綜合題多了,解一道題可能要運用兩三個概念,這時單靠用功解決不了問題。這些學生很容易被失望情緒籠罩。
平靜期:隨著學習的深入,老師的引導,學生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了基礎的重要,知道了不能死讀書,要活學活用,要舉一反三。他們開始客觀地評價自己:考得好,他們會分析,是不是試卷題目比較簡單,而不會沾沾自喜;考得不好,他們知道這次題目比較難,綜合題比較多,就不會妄自菲薄。
收獲期:初三上學期接近尾聲時,經過努力大部分學生都會有長足進步,學習態度端正了,毅力增強了,學習能力提高了。這時學生又會充滿信心。
這樣的介紹,讓家長們心中都有了一個底,原來自己孩子在初三將會碰到這么多問題,他們思想清晰了,指導起孩子來也更有針對性。
初三考試測驗多,正確看待分數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問題。我們對家長說,對分數不可不重視,又不可太重視。不能單純地看孩子的分數,要看班級的平均分。因為分數的高低是相對而論的,題目容易分數就高,題目難分數就低。家長可將孩子的分數與班級的平均分制成函數表,以此了解孩子的進退情況。在與孩子談論分數時,重點應放在檢查知識點的缺漏上,千萬不要就事論事,只以分數論成敗。
初三階段,很多學生會與家長關系緊張,雙方都苦惱不已。我們發現,這一類問題的產生,往往家長的責任比較大。一些家長在初一初二時對孩子要求不甚嚴格,到了初三突然門門緊逼,弄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有的家長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籠統比較,無端責怪孩子。我們建議,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循序漸進。尤其是對那些自信心不強的孩子,更要百般呵護,千萬不要隨意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初三學生學業緊張,心理起伏大,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自卑心理嚴重,家長如果教育方法粗暴簡單,容易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因此,家長不應隨意責罵學生,因為責罵不解決問題。父母中要有一位對孩子進行全面管理和督促,如協助孩子定好作息計劃,檢查孩子的課堂筆記本、錯題訂正本是否完整等。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